第五十七章 消息(1 / 2)

血色雄鹰 寒冬烧刀酒 2988 字 2019-11-10

秦岭基地,作战指挥室内。

基地一把手欧阳龙云少将,参谋长张亚杰大校,后勤部长王春亚大校,副总教官常子轩少校,副总教官郝昭少校,这些人围在一副详细的沙盘前,或眉头皱起,或凝神沉思。

参谋部下属的情报参谋贺文星中尉,作战参谋王春杰中尉,这两人正结合沙盘与投影,立体化演示等方法在快速的讲解着重要情报。

“刚刚得到可靠消息,华尔街方面派出了一支打着寻找蒙古大汗宝藏旗号的探险队,其现已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正在向蒙古东戈壁省前进,预计两天后可能会出现在赛音山达市。”

情报参谋贺文星上尉手中的指挥杆重重落在蒙古国东南部的东戈壁省,沉声快速说道。

————

东戈壁省始建于1931年,位于蒙古国南部,是蒙古国的21个省之一,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其南面与中国内蒙自治区接壤,国界线有580公里。东戈壁省西面接南戈壁省,北面与肯特省和中央省相邻,东面与苏赫巴特尔省相连。政府驻地赛音山达市,距离首都乌兰巴托约463公里,下辖15各县,人口约5.86万人,可谓是地广人稀。

在苏联时代时,蒙古东戈壁省便是中苏侦察部队交锋最激烈的地区。

大约半个世纪前,也就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在中苏从东到西漫长的边界线上集结重兵——在远东地区(环东三省外),在蒙古东戈壁省内,在中亚地区这三个地方集中了数个包括坦克师,空降旅,摩步师在内的多兵种组成的兵团。不仅对中国东北三省形成了战略包围态势,还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形成了巨大战略压力,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苏联中路集团军犹如一柄尖刀,其由蒙古东戈壁省对中国发起装甲集群冲锋可直扑京津塘地区,凭借地利及武器装备之优势,攻占京津塘,掐住雄鸡的脖颈切断与东北的联系基本是板上钉钉了。这支苏军部队严重威胁中国国都及东北地区的国家安全,当时的中国多少人为此彻夜难眠,但思前想后却没有办法抵挡苏军的装甲集群冲锋,因此只得计划放弃黄河以北全部领土及打持久战(拼后勤)的计划。

那个年代,战争一触即发,形势对新中国极为不利。

那可是苏联啊,有着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大规模的钢铁洪流,有着经历过二战血与火浸染的百万精锐战士,这样一个犹如北极熊一般的巨无霸,就连当年的美利坚都萌生了退意,全世界又有谁会看好当时的中国?

没有!半个都没有。

横亘在中国北方的苏联又拿出了自己的那一套战争模式——先侦查搞情报,再战争搞破坏,最后实现军事占领合并领土。当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争法则之一!

面临这样巨大的战略压力下,中国怎能再让苏联的侦察兵活着回去?因此,北京军区不惜靡费巨大也要最大可能的拦截苏联侦察部队,最好能够将小股苏军彻底歼灭!

蒙古东戈壁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成为了中苏双方侦察兵部队角力的重要战场,惨烈的厮杀一直持续到珍宝岛战役后才宣告结束。

随着时间流逝,中苏对峙结束十多年后国际形势相对缓和,这片战略位置对中国极为重要的戈壁沙漠地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不能产生任何价值,反而对北京军区产生的负担越来越大,在八十年代后更是成为了鸡肋。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军区,也曾对这片广袤荒凉的戈壁进行过多次考察,不仅计划将这里作为特种部队的练兵场,还准备深入蒙古境内搞敌后侦察活动,以便堤防于未然,也算是发挥着这片地区的价值。但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与这片地区能够产生的有限价值相比,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性价比不够高。不对,不是性价比不够高,完全就是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