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能倡之能(1 / 3)

正月十五,万众瞩目之下,[白虎大比]终至。

“循旧例,[大比]分为初选、决赛。”

“初选十胜者,可入决赛。”

“高台之上,点到为止、禁伤人命。若有违者,逐出白虎山城,永不录用。”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第五届[白虎大比]正式开幕。

燕大王坐在太师椅上,正要仔细观瞻一番,夏侯惇、王定两人急忙忙走上高台。

“大王!救救家父!”

内门弟子王定,一下跪倒在燕大王面前。

“你父亲?豫州刺史王允王子师?”燕小乙问道。

“正是。三日前,天子听信阉寺谗言,以‘德行有失、治灾不力’为由,将我父押进囚车入京。”

“大王,此前我父曾搜集到‘常侍张让与蛾贼勾连’的书札,继而上表天子。奈何天子对那阉贼甚是宠信,并未怪责。我父却因此恶了张贼。弟子实在没想到,此贼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

“我父向来刚棱疾恶,从未有失德妄行的过失。居刺史之位以来,亦晨兢夕厉、恪尽职守。救灾治异方面,更是颇有成效。阉寺所言‘德行有失、治灾不力’,实属污蔑之辞。请大王明鉴!”

王定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虽说“儿夸父好”有些不妥,不过此时的他也顾不得计较这些。

大兄来信说,父亲在大狱之中,慨然拒绝了司徒杨赐“屈身守分,暂向张让认错赔礼”的劝告,更隐有赴死之念。

如此,由不得王定不急。

燕大王对王允的印象并不好。倒不是因为“貂蝉”的遭遇,而是因史实中王允的“所作所为”。

王允此人,“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郭林宗曾赞其“王佐才也”。及为官。颇有建树。后来,更是以离间、分化之计除“乱臣董卓”,有功于社稷。

但是,董卓死后。王允自恃功高、不循权计,内不得文武相附、外不得抚平贼乱。最终遭李傕、郭汜兵围长安,落了个“王家几近族灭、时局更见动荡”的结果。

刚愎自用,无有远谋。这便是燕小乙对王允此人的评价。

“本大王此前就曾说过,要闭门潜修、不问外事。你父亲身陷囹圄之事。白虎[仙门]难有助益。”

王定闻言,大急。正要再次恳求时,就听燕大王又道:“不过,子静若要救父,可往京师一行,去寻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等人,或有帮助。”

这时候的王允,还没显露出日后刚愎自用的性格,在“士林”之中,亦颇有声望。清流中人。应该不会坐视不管的。而且,“史实”中,王允二次入狱,就是因为何进、袁隗、杨赐等人的数次上书,才得以获救的。

王定听到这儿,顿时眼前一亮。

何袁二人?

是了!袁隗和袁术有“叔侄之亲”,何进与刘辩有“舅甥之情”。小大王话中的意思,是要我去求这两个与白虎山素有“瓜葛”的人了!

随即,“会错意”的王定,叩谢再三。又问燕小乙道:“大王,弟子可否请袁公路一同去往京师?”

“可以。”

得了大王允许,王定便去往白虎城东,寻到“一人一鼠。垦荒翻土”的袁术,赶往洛阳。

……

王定之后,夏侯惇走上前来,拱手一礼,道:“大王,弟子有一事要问。”

“说吧。”

“此次‘青州赈灾’。有曹与夏侯两家子弟随行。归途之中,有族人问于弟子,‘可否参与[白虎大比],入[仙门]之列’。”

夏侯惇说出这两句话时,很是不自在。

一年前,他参与第一届[白虎大比],入了大王门下。当时在返乡之前,为两族的未来计,他向小大王提出了这个问题。

那时燕大王毫不犹豫地点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