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半殖民地(2 / 2)

的大米一袋子也就不到一石。

在算一下他们跑了几个月,浪费了这么多的人力和精力,所以卖这个价格并不亏。

十天后,李元景第一次登陆了这片土地。

这十天的时间内,平杨已经能够简单的与对方交流了。

不会语言不重要,肯想办法,肯学就行了,双方就从简单的话开始,指着衣服,平杨说衣服,让对方跟着学,而对方用他们的话说衣服,平杨等人也跟着学,虽然学会的并不多,但勉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一次,船队摆出了大唐的美酒与美食,而对方则摆出了他们的食物,虽然很寒酸,但李元景却没有在意。

一番宴席过后,宾主双方带着笑意的结束了这场宴席。

“邀请他跟随船队去大唐看一看!”宴席结束之前,李元景对着平杨吩咐道。

而得到了邀请之后,对方很是兴奋的点了点头。

这个穿着普通官员衣服的货,其实是这里的王子,虽然不是继承人,但地位在那里摆着呢。

结束了宴席,结束了补给,李元景决定于两日后启程,接下来他们要走的路还远着呢,按照路程来说,一半的路程都没走完呢,没时间继续在这里耽搁了。

而李元景的脑海里也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同样都是航海,为什么后来的郑和七下西洋把富庶的大明折腾的成为了穷光蛋,而西方那群人却硬生生的把一个个国家打造成为了最为富庶的国家?

对航海有些了解的人都会为此而感到惋惜,郑和下西洋的船,都是数千石的大船,而西方那些人航海,用的都是一二百石的小船,甚至有的船装十个人都显得拥挤。

后来想了想,李元景发现自己知道了原因是什么,按照郑和那种搞法,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华夏也扛不住。

建造船只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每一次出航都携带了满船的宝物,而带回来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倒是丰富了大明的物种,可对于国家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

而且郑和航行的思路其实跟李元景这次航行思路是一样的,就沿着大陆架走。

而西方那帮人则是管你三七二十一,开着船一头扎进去就完了,所以他们能横跨大西洋,横跨太平洋。

郑和航行的策略是友好访问,我给你宝物,你给我回点礼物,什么东西不重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完了,但西方那帮人不一样,他们所到之处就是要占领,就是要殖民,所以你不穷谁穷?

当然,郑和也是有私心的,怂恿着大明去航海,结果非但没有带来明显的利益,这个货最终竟然是去朝圣的,这特么的就妈卖批了,而这也是后来那些大臣们如此愤怒的原因,不顾一切的烧毁了宝船,以及所有关于宝船的建造资料,航行资料。

虽然解恨了,但另一个事实却摆在面前,大明从世界海上霸主,一夜之间沦落为什么也没有的穷光蛋了,就相当于让现在的美帝把他所有的军舰以及基地全部销毁,并且销毁所有资料技术,接下来几百年都不准人再去碰这些东西一样。

李元景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邀请对方去大唐,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贸易,虽然跟殖民地有些差别,但实际上也就差不多了。

这些地方,被李元景定义为大唐货物的倾销地,至于他们有什么?

这个无所谓,有资源的出资源,没资源的出人力,反正接下来要开拓,这会用到无数的人,用一些大唐多余的资源去换取这些免费的劳力,对大唐而言也是能产生直接利益的,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