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路途趣闻(2 / 2)

恭维一下,说下场面话,落个善缘罢了。

毕竟余成虽然利润不高,但却跟官方直接对接,话语权要比他们这些纯粹的商人高不少。

“诸位说笑了,余某做的生意利润微薄,又怎敢与诸位相比呢?不过这路若是能修的快一些,能采用水泥,对余某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余成场面化的回应了一番,但也不否认对自己的好处。

他所做的类似于后世的物流,对接的是织布工坊。

主要负责从长安的织布工坊内拿货送到各个县的万民布店,他不牵扯具体的交易,只负责运输,根据路途的远近,每匹布能够拿到三至六钱的运费。

一车能够装五十匹布左右,倒不是不能多装,而是余成算过,多装就不划算了。

装的太多,车走起来就特别慢,牲畜也吃的多,磨损也太大,算上人工什么的,一趟下来其实赚不了几个钱。

反倒是一车只装五十匹布,拉起来既不会太费力,时间上也能接受,按照最低的运费,一车一百五十钱来计算。

两个人的工钱一天为六钱,三钱一匹的运费基本上三四天就能跑一个来回,算下来二十四钱左右的工钱,吃喝什么的自然不会太好,这一趟人工费用大概三十钱左右。

牲畜吃喝就讲究的多了,一趟大概需要四十钱左右,除去税费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一车一趟他这个老板大概能落五六十钱。

在计算一下车马的损耗费用,真正落入手中的净利润其实也就二三十钱最多了。

好在织布工坊的出货量够大,而余成手下有十台马车,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贯。

这还是最近行情好了,放在以往的时候,这些货都是织布工坊自己组织人去送的,余成之前就是其中的一员,过完年后织布工坊改革,不再配备运输队,运输也将承包出去。

运输队成员可以转岗到生产单位,也可以承包一定的区域进行运输,余成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向钱庄贷了一笔钱置办了这些家当。

对于余成来说,货多的运不完,只要他跑的快,就能多赚钱,而他承包的正是华县,此次修路正好途径的地方。

李元景自然也在这间客栈内,只不过李元景的车队却不在这里,他是趁着路不好走,车队停滞的时候自己出来闲逛的,刚好碰见这群商人在这里感叹,便好奇的跑过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