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儿童节(1 / 4)

重返1977 镶黄旗 9568 字 2019-11-02

和兵乓球案子相比起来,电影放映机上面需要的投入显然大了不少。

要知道,在电影还是大众主要娱乐方式的那个年代。

别说是私人,就是单位想买一部电影机都不容易。

这不光是因为政策有限制,也因为电影机动辄几千元的售价,在那个年代可不是笔小数。

何况买了机器还不行,还得买附件、买胶片、买消耗性的零件呢。

这样综合起来,开销可就大了。

可是一到了八十年代,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扩展,不但意识形态开始破冰。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文艺媒体也成倍增加,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特别是从《霍元甲》电视剧开始,电视机也逐渐在农村普及。

这便很快打破了电影曾在农村“独霸”的局面,并使得农村电影市场急速萎缩。

同时,由于农村推行联产承包,农村经济体制也有了变化。

这就是让许多乡办放映队、村办放映队活动经费发生了实质性困难。

于是在越来越多放映队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许多放映员相继改行。

一大批放映设备也被闲置了起来,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了。

所以碰巧的是,这个时候洪衍武要想从农村放映队买电影机,还真是再合适不过的时候。

首先,农村用的设备都是放露天电影的流动电影机。

既好搬运又好挪动,这本身就比较符合商店的需要。

另外,都已经放着没用的东西了,好不容易有人愿意买,价格也就不会太高。

那毫无疑问,有了这个主意之后,洪衍武最先一步肯定是要打电话给“龙口村”啊。

可惜没戏。

敢情“龙口村”富了,兆庆又有见识。

他们已经主动接过了这烫手的山芋,早把乡办的电影队给变成“村办”了。

现在隔三差五,就让放映员放上一场,给村民们丰富业余生活。

就连城里最新的片子都弄来了,什么《野山》、《良家妇女》、《猎场弥撒》……

得,既如此,洪衍武也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年头,当资本家的富亲戚难寻,苦哈哈种地的穷亲戚可不难找。

他再一琢磨,现成的还有一位啊。

水清的亲叔叔水辛生还在怀柔燕山脚下,靠吃他们京城的接济过日子呢。

洪衍武就赶紧约边建功,拉着他跑了一趟。

嘿,别说,还真没白送这趟东西。

敢情那边村里的放映队早黄了,水辛生跟村书记一说,老头儿就点了头。

只是有一样,村里的东西确实惨了点儿。那是一台8.7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

这是特殊年代的产物,研制时候由于没考虑和国外标准匹配的问题,只单纯的追求“简易、轻便、坚固、经济”的要求。

结果反倒在配件更换和引进拷贝方面,更浪费钱。

所以虽然银幕亮度和画面清晰度都优于超8毫米影片。

但这种放映机在“运动”结束后,还是很快销声匿迹了,压根就没有推广开。

说白了,能用是能用,但这玩意只能放点过去的老片子。

新片儿没胶片啊,太局限了。

而洪衍武呢,在上辈子有钱之后,他玩儿过一段电影放映机,家里也有自己的私人影院。

对国产放映机的历史和性能,他了解的不少,因此就有点不乐意。

可不乐意确架不住村支书挺热衷,生怕他不要,一个劲撺掇他买下来。

老头儿说哪怕三四百块呢,能换个半旧的黑白电视机就行啊。

这么一来,洪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