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局气(1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7570 字 2019-11-02

应该说,正是因为懂得人的重要性。

洪衍武才会像有求必应的“土地爷”一样,乐于为身边大部分他所认识的人帮助。

表面上看他好像有点傻,有点滥好人似的,谁的事儿他都要管。

但便宜他其实占大了。

因为他帮人,首先是遵循“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的原则。

自身不努力,不值得他帮的人他可不帮。

其次,他也不是什么事儿都应。

代价要在他承受范围之内,且多以物质付出为主。

这样他就相当于用自己多余的东西,做了一种情感投资。

待到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别人送还他一份人情,就能帮上他的大忙,管大用。

想想看,要没有何介夫女儿的好心提醒,他能避开这个大雷啊。

弄不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自己就把自己给折进去了。

亏得他明明知道今年的厉害,那可真成了一出大笑话了。

而要没有从单先生处得知的古建知识呢?

他又怎么能这么笃定这“庆云楼”值得一买?

兴许就真放弃,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去了。

其实就连街里街坊的好人缘也是一样的。

不说边建功、苏锦、苏绣都帮他的忙。

要没邻居们的好评,一贯以来,作为派出所严控防范对象的他,又哪儿能过得这么自由?

还有今年注定会刮起来的“风暴”,派出所也是根据街道的情况和意见抓人的。

若非笃定邻居们肯定说他的好话,他又哪儿来的把握,能平安度过这“杀头年”呢?

所以说,这样的事儿再划算不过了,只有傻子才会拒绝。

而有意思的是,正因为历史的特殊性,全国人民目前才刚刚达到温饱线。

在如今这个社会阶段里,人们的情感也和古玩字画四合院这些好东西一样,陷入在一个深深的价值低谷之中。

如果想用金钱投资感情,代价有时候低的简直令人发指。

甚至这一点并不只是针对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的,就连社会精英阶层也挣脱不开这个规律。

因为国家整体经济滞后,他们同样会因为一些经济上的小事,就能严重伤及自尊。

那自然就是洪衍武雪中送炭的投资良机了。

而在这一点上,他把握的相当好,一旦遇到就会牢牢抓住,从来也没有错失过。

比方说七月里,许多报纸上刊登了香港导演李韩祥来京拍摄《火烧圆明园》的消息。

洪衍武就又动了做植入广告的心思。

便去找“红叶”托关系帮忙穿针引线,想找机会见这位李导演一趟。

不为别的,要真能谈成了,在这部电影里给洪家老号露上几个镜头,那可就牛大了。

相当于在海外也给自家买卖做了宣传。

要知道这部电影可是在香港本地就创造了1.5亿票房,更在东南亚诸国热卖,这广告费掏多少他都是心甘情愿啊。

十万八万的他都乐意。

因为今后只要老铺重张,还怕捞不着外国人“宰”嘛。

为此,洪衍武甚至还专门拍了几件清官窑瓷器的照片,打算投其所好,贿赂下李导演。

只是没想到,连托人带求人,事先打好了招呼。

在一天休息日特意包了车,好不容易才找到昌平外景地,也确实在午餐时间见到了这位高大威猛,眼睛小小的李导演。

但这事儿却没谈成。

因为一是影片已经拍到一半了,外景地花了六十四万也已经搭好了。人家根本不缺资金。

二是洪衍武是大陆人,空口白牙就贸然说愿意掏钱买几个镜头,请人家开价。李导演怎么能相信他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