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走面儿(1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7818 字 2019-11-02

就在车行筹备告一段落,“大勇”的人开始拿三轮车轮换练手,学习载客规矩的时候。

洪衍武转头又开始解决服装市场这块的问题。

经查证,“刺梅儿”告诉他的情况完全属实。

敢情由于“西单服装夜市”买卖兴隆,名气远扬。

三年来,这个市场不但在西城区的所有集贸市场里拔得头筹,也已经变成了京城的头一号夜市。

如今这里五十六个摊位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了千万元。

上缴的营业税和管理费,也增长到了一年四五十万。

在这里练摊儿的个体户们,平均每个摊子每个月至少都能挣到四五千块的利润。

那不用多说,租金随之水涨船高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洪衍武在服装市场这块是吃两头的。

相对摊位租金,服装批发才是他主要的利润来源。

而且给他赚钱的人实在太多了些。

如果再加上百货大楼门口的十六个摊位,花城高第街的十五个铺面。

以及高级烟酒回收与销售这块,还有故宫、长城工艺品销售这块。

他的全部买卖,每月至少会有二十万入账。

平平稳稳的,全年的收入能高达三百万。

想想看吧,这么多持续不断流入的现金,想要处理妥当真的已经挺麻烦了。

更何况他又深深知道“风暴”的厉害,这一年来,只想图个平安。

于是在收租子上,也就难免有点犯懒和心慈手软。

所以西单服装夜市的租金,他仅仅抬到普通摊位一千八,入口处的十二个最好的摊位两千四就止步了。

这也就无意中造成了可供“拼缝儿”的空间。

最后再加上今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搞活经济,方便群众,市政府还决定在京城近郊区陆续增加九处夜市。

有一处,恰恰就在距离西单不远,玄武门往南的骡马市大街。

于是当新夜市的招租布告贴出来之后,获知消息的好几个服装夜市的个体户就彻底动心了。

这帮脑筋灵活的人,纷纷以低廉的官价儿在骡马市大街上租了新的摊位。

然后筹划着以三千到三千六租金,把“西单服装夜市”的摊位高价转租给别人。

有意思的是,这些摊主们拉人头的办法,正是当初洪衍武拉他们进来的免租试行、包赚不赔的办法。

而既然已经通过事实证明了这个办法的可行性,这帮人有样学样,自然也是比较顺利地成了京城首批的“二房东”。

如此一来,他们既能在骡马市照样卖货,每月还能白得一千多块的二手租金。

小日子过得又有多么滋润呢。

正因为此,这种转租的做法,很快在市场里引起了传染病一样的效仿。

没出俩月,西单服装夜市近半的摊位都换手到了新的承租人手里。

只不过,随后却又由此引发两个副作用。

第一是这批新来的租户不懂规矩。

这些人随意扔烟头、垃圾,领饭时争抢加塞不说,还老在市场里偷卖外贸香烟、电子表、计算器这些违禁商品。

而且有不少不知天高地厚的楞主儿、拧主儿,尤其不愿服从管理,老爱跟洪衍武指派的三个市场管理员较劲。

这就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导致市场秩序逐渐散乱。

第二就是洪衍武的一些手下看着自己名下的摊位被别人拿去捞钱眼红了。

虽然他们在“秀水”那头还挣着大把的外汇券。

可话说回来了,谁又嫌赚得钱少啊?

而且这是每月好几千,不是什么小数啊。

一想到这摊位是自己的,每月却只能从租金分到八百块,有些人就觉得亏得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