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啊,电影(1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6576 字 2020-09-17

洪衍武正为今后的事情苦思无方,事情恰恰有了转机。()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当看到菜市口电影院门口如潮人海之后,一个想法迅速在他脑出现——倒电影票啊!

于是他马顺势跟“小雷子”提出来,想在菜市口电影院做这个生意。

当彻底弄明白洪衍武的意思后,本来被吓了一跳的“小雷子”,心里戒备却瞬间消除,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而且说实话,他还挺欣赏洪衍武这份儿灵感的。

只不过另一方面,毕竟电影票的价格太低了,即使加价毛八分的卖出去,又能获利多少?再说,还有可能卖不出去,砸手里多少张是赔多少张的钱啊!

所以“小雷子”认为,靠这个或许能赚点儿小钱,但要想养活三十来口子人,恐怕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在洪衍武随后提出可以给他分一些利润的时候,他彻底当成了笑话来听。不仅非常大方地推辞掉了,而且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洪衍武他们今后挣得钱还不够吃饭的,随时欢迎来找他蹭饭。

对此,洪衍武则笑而不语,只是亲热地拍了拍“小雷子”的肩膀。

确实,如果现在他现在跟任何人说倒卖电影票能赚到钱,肯定都会遭到嘲笑,说他脑子有病,或者说得委婉一点,这家伙吹牛。

这可是眼光与见识,相隔一世的差距了。

这个年代,人们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商业与经济领域的常识。还没有人懂得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的道理。

这一点,恐怕要到尹盛喜靠在前门卖几分钱的“大碗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商贸集团,大家才会搞明白

这个年头,更没有人了解什么投机理论。不懂得超常利润只有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这一条,也只有当日后实行价格双轨制,“官倒儿”盛行的时期,广大人民才会清醒地认识到。

实际,这门生意在洪衍武看来,简直可以与在滨城倒卖海参相媲美,绝对是一座潜力无限,有待挖掘的金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门好的生意,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首先是市场规模,其次是需求与供给关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多、供给少当然是最美好的状态,而相反是最糟糕的情况。

说白了,也是物以稀为贵,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投机理论!

那么电影票又符合不符合这种情况呢?

当然符合!而且是再符合不过的了!

实际,如果从市场规模来看,以1977年为例,据统计,当时京城的常住人口是八百七十一万人。可当年全年观影人数,达到了两亿六千三百八十三万余人次。

计算起来,这等于京城所有人平均一年要观影三十三次,可见这是一个有着多么庞大且旺盛的市场!

如果再从需求一方来说,当年人们的精神化生活也是极为匮乏的。

在过去那个时代,看电影是人们生活,除了阅读和听广播之外,主要的精神娱乐方式。不但学生爱看电影,家庭妇女爱看电影,各单位职工爱看电影。小青年谈恋爱也爱在电影院。

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理解当年人们对电影的喜爱和热情。如果你身边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亲人朋友,只要询问他们当年对于看电影的感觉,大多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如果知道有电影看,那么一起床会觉得是个好日子”,又或是“小时候进了电影院,跟进了天堂似的”。

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张,可这是事实。如果不信,从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细节能得到证实。

当年的人们对电影台词简直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每个人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电影里的人物性格和只言片语,谁要不懂,没法跟大家相处。

最流行的台词,像“让列宁同志先走”(《列宁在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