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京华春早(1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6174 字 2020-09-17

1978年的三月份非同一般。

随着春天的暖风徐徐吹来,京城发生了三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儿。

这使得许多民众逐渐意识到,这座被“运动”禁锁了十年的城市,开始恢复其原有的活力与色彩了。

第一件事,是1971年关闭的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经过整修重新对外开放。

从年初开始,路过北海大桥的行人发现,北海公园里出现了一群忙忙碌碌的人们。

这些人在收拾搬砖,从北海往景山不停地倒腾那些大砖。

当他们重新把两个公园道路简单铺设好,并从“大众餐厅”(运动用名,即‘仿膳’)的地下室里终于找到了“北海照相部”旧日的匾额之后。

1978年3月1日早6点整,关闭了七年的北海公园南大门,终于缓缓打开。

当天,公园售票处所面对的景象简直匪夷所思,几乎看不见人脸,能见到的全都是手,以至于必须采用非常的方式售票。

如说一只拿着钱的手伸进来了,售票员当时得抓着这只手不放,然后找了钱拿了票,再直接塞回这只手里。因为一旦放开,再递肯定分不清了。

总之,那种场面极为疯狂。游客多,窗口小,这一天下来,几乎所有售票口玻璃都快被人给掰炸了。

而当这一天结束,统计出的数字显示,共有十三万京城市民来到了久违的北海公园。

第二件事,是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城举行。

大会宣读了题为《科学的春天》书面讲话。伟人在讲话郑重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还原了知识和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这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对激发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随着陈景润被树立成标杆,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的精神偶像。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量寻找资料。甚至于《人民日报》除了政治章,也开始刊登一些关于养牛这类的科普章。

这些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人们也由此,将1978年的春天称为科学的春天。

第三件事,那是恢复高考之后,京城的各所大学普遍迎来新一批学子们报道的高峰期。

在杨柳发芽,春风荡漾里,各路学子喜气洋洋地踏入了即将读的大学校门。

人生有多少次幸福的时刻?如果要去问问这些报道的未来国家栋梁们,这必然是他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当然,最后这件事也是与洪衍武的生活牵扯最大的。因为仅他的身边出现了四个大学生。

除了寿敬方的儿子寿诤考了农大生物系。“红叶”林秋枫考了戏的学系以外。另外两个大学生全出自福儒里观音院。

一个是洪衍武的亲二哥,考首都师范大学经济系的洪衍。

至于另一个,那是西院剃头匠水庚生的大闺女,考京城大学新闻系的水清了。

这个年代,谁家要出个大学生等同于封建时代的士人举,谁家都认为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肯定四处宣扬,邻居们也会纷纷登门道贺,艳羡不已。

如说洪家人。自从经过了那次院门口连放六挂千响鞭炮的张扬,洪衍考大学的事儿,在福儒里几乎无人不晓之后。别说街的熟人再见到洪家人都要客气几分,连毛远芳都不敢怎么挑洪家的刺儿了。

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年头的大学生跟“大熊猫”似的那么珍贵。今后前程远大几乎是当代所有人的共识。

那么自然,和洪家人一样,春节期间,一收到水清的家信,西院老水家一家人也简直快乐疯了。为此,水庚生破天荒大方了一回,临时买了两挂千响长鞭,在家门口好好放了一气儿。

只可惜,这日子口儿却有点不对头,正赶全民燃放鞭炮的时候。这钱花得根本没有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