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声东击西(1 / 3)

在寿春校场上,熊晨飞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誓师大会后就带兵出征。

在送行众将中,他看到了高顺。虽然他眼中充满了想要参战的狂热,但熊晨飞还是冷静的告诉他,他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练兵!

只有高顺把陷阵营练出来了,他才会让他们出战。

高顺无奈的退走后,熊晨飞这支队伍才启程。

路上,高阳策马过来向熊晨飞见礼问道“大帅,不是说曹操那边白马危急吗?为啥您还说行军的目的地是延津呢?”

熊晨飞哈哈一笑道“袁绍人多势众,本帅这一招叫做声东击西!”

高阳摸了摸鼻子讪讪的问道“什么叫声东击西?末将不懂。还请大帅教教我。嘿嘿…”

熊晨飞楞了一下,笑道“看来该派你去太平书院学习。好吧,本帅就跟你讲一下。你要好好记在心里哦!”

于是,熊晨飞就结合目前曹袁决战的形势向高阳讲解什么是声东击西。

◆◆◆◆◆◆

要知道当时曹操占据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等。

而袁绍则占据黄河以北的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

虽然他们的边界线沿着黄河绵延好几千里长,但主要争夺的战略要点,却显然非常明确。

曹操当时的军政中心在河南许昌,而袁绍的军政中心在河北邺城,袁绍如果想彻底消灭曹操,必然要率领大军进攻许昌。

但要进攻许昌,首先必须要渡过黄河,而在黄河的南岸,有一座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那就是官渡,它也是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的门户。

袁绍如果想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突破官渡。

同理,如果曹操想彻底消灭袁绍,必然要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进攻邺城。

但黄河北岸也有一座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叫做黎阳,它是邺城的门户。

如果曹操想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必须要攻破黎阳。

如果袁绍攻破官渡,那曹操就只能退守许昌。

同样,若曹操攻破黎阳,那袁绍就只能乖乖退守邺城。

也正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重要性,所以大战一开始,曹操就亲率大军来到官渡坐镇,而袁绍也早已进军黎阳城。

这两座城市,相距大约在二百里,快马加鞭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看到。

基于曹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官渡附近和袁绍展开决战。

因为官渡靠近曹操的军政中心许都,这样曹操在后勤上就更具备优势。

而袁绍不仅需要把后勤补给线延长二百多里,还需要渡过黄河远离自己的军政中心邺城,这样在后勤上会显得非常不利。

基于袁绍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够在黎阳附近与曹操展开决战,道理是一样的。

但问题是,这场战争是袁绍主动挑起来的,是他来进攻曹操。

所以曹操没有理由主动跑到黄河北岸的黎阳城去作战。

因此,只能是袁绍主动跑到黄河南岸的官渡来作战。

但问题是,袁绍虽然很想进攻曹操,但他也不是傻子,他手下的田丰、审配也都是有名的谋士。

绝对不会让袁军傻兮兮的直奔官渡。

原因很简单,人家曹军早已经在官渡严阵以待,在那个地方决战,对自己袁绍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袁绍必须想办法把曹操引诱到黎阳附近来决战。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就派手下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

当时的白马是曹操用来拱卫官渡的一所军事据点,虽然它在黄河南岸,但它距离黎阳却只有区区四十多里路。

换而言之,白马距离黎阳要更近许多。

如果能把曹操引诱到这个地方决战,显然是对袁绍非常有利。

当听到袁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