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寿诞(1 / 2)

其一北吴必须撤销帝号,归顺朝廷,其二双方以目前的疆域为界,其三北吴方面必须承担楚军此次东征的所有费用。

北吴作为江南霸主,国中自然有不少明白人,对于楚军如此苛刻的要求他们当然无法容忍,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楚军其实无力再战,这么做无非是虚张声势,北吴应该继续与对方战斗到底。

应该说这种建议还是非常明智的,然而北吴皇帝杨厚却没有接受,最终派出大鸿胪李胜前往楚营议和,对于三个条件都基本接受,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出入,得知这个消息楚,吴两方面全都有些吃惊,要知道北吴主杨厚可不是糊涂人,其一手建立了这个国家,并将其发展为了江南霸主,能力即便放眼当今天下群雄那也是第一流的,可为何如今他会如此胆小怕事,委曲求全呢?不少人觉得他是皇帝当久了,昔日的雄心壮志都被安逸的生活给消磨没了,更有人干脆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其实这些猜测都不正确,杨厚之所以这么做有其自己的难言之隐,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总之面对北吴方面如此慷慨的表现楚军方面自然是喜出望外,不过为了不暴露急于撤军的目地,楚军还是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与北吴讨价还价,对方的谈判代表李胜乃是江东名士,能言善道,是据理力争,连楚军中著名的谈判高手韩良在他面前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可无奈许多时候外交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北吴如今处于弱势,所以李胜最终也只能为己方争取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已。

最终经过多日的扯皮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北吴去帝号,归顺洛安,双方的疆界在现有基础上各退一步,楚军让出了已经吞并的两个郡,但即便如此双方的边界还是在辽,洋两州原有基础上向北吴这边推进了百里,至于赔款在楚军提出的数目上打了个八折,所以乍看起来北吴似乎在谈判中取得了些便宜,可实际上依旧是吃亏的一方。

达成协议之后双方归还了彼此抓到的战俘,原本按林坚的意思是想把刘翼放回去,和其父亲团聚,可不料后者却坚决不同意。

“当初爹爹拿箭射我的时候就已经断去了父子之情,我如今就是再回去大伙也难以和好如初,难得楚公待我不薄,如不嫌弃今后刘翼情愿为您牵马坠蹬。”

林坚一看刘翼态度坚决,而且他所说也无不道理,于是便将其留了下来,后来这位对林坚还真是忠心耿耿,屡立战功,成为了楚军后期重要的将领之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停战之后楚军先是回归了寿阳,在那里对辽州的军务做了下布置,荆义正式被保举为辽州刺史,全权负责辽州以及洋州一部的军务,而丢掉了庐河的刘壮,林坚没放心再把他留在地方,而是和马明,刘翼等降将带着一起回归了汝阳,以便日后之用。

这次东征虽然没有最终吞并北吴,完成一统大江中下流的伟业,可楚军的地盘却还是大大扩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势力,声势已不在昔日赤林军之下,为此诸侯们奉迎者有之,戒备者更有之,为此林坚等人这段时日不得不忙于各种外交,同时也让主力部队休养生息,为之后平定棘南的战略做准备。

而在所有外交事项中与朝廷的关系无疑最为微妙,双方即互相利用又互相算计,而也就在这一时期朝廷忽然发来了一份请柬,邀请林坚以及楚军众高层赴洛安参加当今皇帝的四十岁大寿,面对这个邀请楚军上下不禁是议论纷纷,按理说双方这段时期关系一直不错,虽然暗中互相算计,可表面上没出过什么大的矛盾,林坚等人作为朝廷臣子去参加皇帝的寿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正所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万一朝廷想借此把众人扣在洛安怎么办?为此林坚特意召集众文武是商议此事。

当时与会的多数人都主张不能去,毕竟两家和好也就是最近不到一年的事,之前双方还一度打得和什么相似,林坚从军至今最惨的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