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转折(1 / 2)

单从局面上来看这一仗楚军从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首先是兵力,西军投入了总共十一万人,这几乎是西国目前全部的主力部队,而东军这边两路人马加在一起才刚满七万人,兵力相差接近一半。

再论装备,虽然楚军以恒都为中心仿制了大量西军的先进装备,可无论数量还是品质都明显落后于西军。

相比之下两军唯一比较接近的可能就是士气了,就如韩良之前所分析的那样西军久攻恒都不下,士气已经不像涅河之战刚结束时那么高昂了,但即便如此刚刚从惨败中恢复过来的楚军在这方面也并不占什么优势,但凡对于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一仗西军占据了明显优势,为此战前不少西军将领都显得骄傲自大,甚至有不少人扬言这次要全歼楚军,生擒林坚。

索菲娅虽然聪明,毕竟年轻,在这方面缺乏经验,而西军中真正意识到这些隐患的只有瓦尔西等极少数人,这位王储的智囊几次向索菲娅介意必须克制军中骄傲自大的情绪,否则很可能重蹈楚军在上次涅河之战的覆辙,应该说索菲娅是注意到这点了,也做了些相关的工作,但她毕竟还是太年轻,并没有充分理解这点的重要性,另外她对于将士们的约束力也太低,故此多数人对于这些根本就不以为然,而这也为西军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决定两个国家命运的第二次恒都之战最终还是爆发了,那是个初春的雨天,雨水打在身上多少还有些寒意,能见度也不高,整体氛围显得凄凉而压抑。

最先发动进攻的是西军,按常规他们最稳妥的战术是牵制住一边然后集中兵力消灭另外一边,但西军实在是过于托大了,当然他们也有自信的本钱,最终他们选择着全面出击,同时进攻林坚与耿翰两部份人马,这就犯了分兵的大忌,而楚军这边林坚明显吸取了上次惨败的教训用兵是极其谨慎,极力发挥楚军步兵强悍的长处,是尽量拖延住西军的重骑兵,并伺机反攻。

大战的前半段几乎与上次涅河之战一模一样,两军反复拉距着,比拼已经不再是战术或者素养,而是两军的意志力,而在这点上楚军与西军的心态有着微妙地不同,楚军此时已经无路可退,再失败恐怕就只有客死他乡这一条路了,故此将士们是拼死奋战,而西军虽然士气旺盛,但斗志与上次涅河之战时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故此尽管两军在人数,装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可战况却依旧保持着僵局。

此时瓦尔西看出了战况不妙,赶紧劝说索菲娅改变策略,集中力量先打垮一边,然而此时索菲娅暴露出了其年轻,缺乏经验的一面,面对如此急迫的局势索菲娅有些犹豫不决,她不确定是否该立刻改变战略,结果正是其的犹豫直接断送了西军的前途。

眼看时近中午,雨势渐渐小了,雾气也渐渐散去,忽然双方发现远处有一支队伍正在迅速靠近,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没听说己方还有增援部队啊?莫非是对方的援军?想到这里双方都立刻派出斥候前去侦查,在等待回报的时候无论林坚还是索菲娅心全都提在了嗓子眼,毕竟如今战场上还是僵局,此时如果谁的援军先到无疑就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是楚军,是楚军!”最终两边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一消息,原来是宋琦终于说服了陈宽派出了援军,这次部队在中途收到了第二次恒都之战爆发的消息立刻便赶来了战场,不料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来的这支楚军人马并不多,总数不足两万,然而此刻他们却成了压垮西军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援军的冲击西军是阵脚大乱,林坚与耿翰见状不约而同地发动了反攻,西军顿时大溃,战后统计西军此战的伤亡逼近两万,投降以及被俘的人数也大致相同,可以说西军多年以来所磨练出来的主力部队在这一仗是损失殆尽,而西国的命运从这一仗后基本也已经注定了。

尽管取得了大胜,但楚军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