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国抗金(2 / 2)

大宋奸臣 乃去 4870 字 2021-12-14

皇帝需要理性思考,对于身边的人,不能太宠信,也不能太排斥。赵煦虽然对唐宁青睐有加,给了唐宁很大的权力,但之所以没人反对,是因为赵煦对唐宁的制衡也十分不错。

他让赵佖进入镇国军充当监军,就足以说明他并未全完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唐宁了。

但是赵佶是一个感性的人,他若是相信一个人,就会信到最后,不吃亏是不会后悔的。

所以赵煦十分担心,他找赵佶谈了好几次,也不知赵佶有没有听进去。

赵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储君,章惇心如死灰。他在赵煦面前说了一遍:“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随后又去向太后面前说了一遍:“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但却于事无补。

躺在病床上的赵煦又能做什么呢?如今向太后才是那个说话算得上数的人,而赵佶从很久以前,就开始讨好向太后了。

宫廷里面的事情唐宁不会参与,但是他知道,现在就是夺回燕云的最后时机了。

赵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清楚不过了,他压根就不会用人,谁说话好听他就提拔谁。

自己这些年成了家立了业,已经很少再去讨好别人了。他想过好自己的日

子,把跟赵煦的约定完成之后,就辞官回乡。

所以他不需要去讨好别人,也没有这个必要。

最让唐宁担心的是赵佶的性格,靖康之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自己的缘故。

本来联辽抗金说得好好的,结果却在背后捅辽人的刀子。随后又跑去跟金人说联合抗辽,然后又在金人背后捅了一刀。

一来二去之下,赵佶把大宋国的国运都败没了,如此两面三刀的小人之举,谁能忍受?谁会忍受?

二月,唐宁受召入宫。赵煦命唐宁率镇国军,兼京西六路共二十万大军,以支援辽国的名义,出兵幽州。

此举乃是大臣们的共识,金人野蛮,没人敢保证他们吞并辽国之后,会不会转过头来对付宋国。

所谓唇亡齿寒,辽国若是覆灭了,下一个就是宋国了。是以,大宋君臣得出共识,那便是以支援辽国的名义,与金国开战,同时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

这就是效仿完颜阿骨打与高永昌的旧事,想必完颜阿骨打也不会对此感到介怀。

三月,宋国与辽国相约遣使西夏,说服李乾顺派兵支援。至此,宋、辽、西夏这三个积怨已久的国家开始不计前嫌,共度时艰。

对此,完颜阿骨打颇为头疼。辽人什么本事他心里清楚,一百多年都没打仗了,自己自然是势如破竹。

但是宋人呢?他们可不是这样的臭鱼烂虾,十年前打败西夏,四年前打败交趾。他们这些年,可从来都没闲着。

想到此,完颜阿骨打便派遣使者前往宋国,希望能与宋国保持和平,大家好好相处,不要打架。

但是急速的扩张带来的只有忌惮,金国的使者并未完成任务。不过宋国接待他还算是彬彬有礼,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也没让他受什么气。

完颜阿骨打见和谈无望,便决意开战。哪怕是这三个国家一同出兵,那就让他们来好了。

女真人数十年以来饱受压迫,但凡有人敢挡在自己前进的路上,就让女真铁骑让他们明白,女真人从来都不是好惹的,女真人也从来都不会感到恐惧。

就在完颜阿骨打战意昂扬的时候,耶律延禧却在偷偷的抹眼泪。

他心知肚明,宋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但是现在的他,也无能为力。他都从临潢府逃到大同府来了,一百多年首都都被人家攻陷了,他还能做什么呢?

宋人这个时候伸出援手已经是给足了面子了,拿走一个燕云十六州,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