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论功行赏(1 / 3)

盖世唐皇 凌云松 5565 字 2020-10-11

那敢情好!

李世民不由一笑:有茂约主持田庄诸事,我自然是再放心不过。

对于田庄的收入,他其实不甚在意的。那九到这里,又神色无奈道:我先帮你管着吧,只望毗卢遮你日后,不要忘了我这一场辛苦。

李世民知道唐俭是暗指他的仕途,这也是他这位好友,念念不忘的执念所系。

唐俭之父唐鉴,虽然是历经戎顺二州刺史,受封昌郡公。其祖父唐邕,更曾任北齐尚书左仆射,贵为宰相之尊。可在他之上,还有三个兄长,父祖的余荫到他这里就没剩下多少啦,到如今也只有从八品承务郎的文散官在身。

这位愿意为他李世民出力,一方面是因两人之间的交情,确实不同一般;另一方面则是因李世民给出的报酬丰厚。可在此之外,唐俭未尝没有看好他的前程,求图后报的因素——这也是两人,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其实李世民现在,就已经可以给予唐俭不错的进身之阶了。

按照周魏年间与开皇初的规矩,在李世民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勋位之后,就已经可以自开幕府,辟用幕僚了。府中当有长史,司马——都是从七品的官衔;还有诸曹参军事,诸曹行参军,诸曹从事等等,都是八品到九品之间的实职流内官。

可在几十年前的时候,开府仪同三司人数稀缺,不似现在这般一抓一大把。何况李世民本人,也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他哪里敢这么招摇张扬?他现在出门,甚至都不敢摆出开国县伯的全套仪仗。

毕竟他都是父亲李渊,如今即便已贵为开国公,以及十一等武勋中的‘大将军’,可门下除了长史司马之外,也没敢辟用更多的幕官。

不过接下来,李世民却又笑意盈盈的将一封告身文书,递给了唐俭。

茂约兄的辛苦,毗卢遮是从不敢忘!日后我如真有自开幕府之日,功曹参军事之位,非茂约兄莫属。

唐俭闻言,不禁撇了撇唇角。

朝中各家王公重臣的幕府当中,最尊贵最重要的,自然是长史与司马。这两个职位,李世民当然是想要留给自家的小舅子吧?不过功曹参军事,也很有诚意了,是仅次于长史与司马的职位,官阶与权柄,都在其他五曹之上。

他反正也只是求个进身之阶而已,并不一定要在李世民的幕府任职,我也不在意,转而注目自己手中的告身文书。

只是一眼,唐俭就剑眉微扬,眼现喜色:通议郎?

这赫然是一份通议郎的告身文书——虽然也是个文散官,却是从六品,比他现在的文林郎高出好几个品阶。日后真正出仕之时,他可以此为阶,获取至少七品以上的实职官。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毕竟一个下县的县令,也就只是正九品,

唐俭心想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在关西的这一番辛苦与操持,也的是值得的。自己作为好友,可比他的父亲大方厚道多了。

这花了不少功夫吧?似乎不大合适?

他知道散官正八品以下都没什么含金量,但凡有些跟脚背景的勋贵子弟,只要花点钱就可以弄到手。

可正八品以上,朝廷就不再轻授予人了。

李世民为他活动来的这个朝散郎,除了花钱之外,应该还动用了一些人情。

这甚至让唐俭受宠若惊,相较于这个散官职位,他为李世民做的那些事情,简直不值一提。

钱只用了十万贯,其余都不值一提。我现在好歹也是能让所有关西六品以下,都要提心吊胆的人物。一个通议郎,探手可得,能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也便于你在关西行事,有了这个散官官阶,关西的地方官,无人再敢将你小视。这就算是我送给你的贺岁礼吧,记得四天之前,就是茂约你的生辰。说实话,我还得请茂约兄,勿怨我暗存私心,不能给你一个实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