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 三条大罪(3 / 4)

侠行水浒 毅铭情 6710 字 2019-11-15

匪肆虐之苦,此番用缴获的物资来安抚,朝廷便不用再调拨赈灾钱粮,而且还能彰显朝廷的恩惠,让百姓爱戴于朕,正是一举多得,你再添加一句,他缴获的钱财若非罕有的至宝,那就都不用上缴国库,可分一部分用于安抚当地百姓,余者就用于犒赏北疆将士,那些有功的将士也让他尽快呈报上来,该封官的就封官!”

“老奴这就去办!”梁师成知道赵佶正在兴头上,当即就急急转身去了。

第二天清晨,皇帝赵佶在上朝时仍旧难以掩饰喜色,群臣都莫名其妙,不知他究竟为什么事这么高兴,等群臣相继奏完事务之后,早已按捺不住的赵佶马上就宣布了郓州大捷的喜讯。

刹那间,满朝文武无不震惊,大殿之内更是有短暂的静默。

“真的赢了?”

蔡京、童贯、高俅、王黼、刘仲武……

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个派系,不管是奸臣还是良将,每个人心中都闪现出这个疑问。

即便是朱伯材也是有些不敢相信。

五千人就平定梁山?梁山主动献降?俘虏几万人?

许久之后,不知是谁率先发出恭贺之声,大殿之内很快就响起群臣的窃窃私语,老辣的蔡京更是略带嘲讽地瞥了童贯一眼,趁机出列大肆恭维皇帝赵佶,说了好长一通“明君恩威遍布四海”之类的话。

皇帝赵佶虽然心知他是在拍马屁,可如今正沉浸在灭除匪患的喜悦之中,自然也是乐意听他说。

可惜童贯一党的心里可就不是滋味了,特别是为首的童贯更是觉得脸颊发烫,感觉文武看向他的目光都有暗暗嘲笑的意思,他本是故意坑害赵不凡,哪想不但没能害到人,反而是让别人立了大功,他的脸面自然是挂不住,哪怕别的文武大臣没有这个意思,他恐怕也会这么感觉。

特别是蔡京在恭维皇帝和赵不凡的同时,明里暗里也都在嘲讽他,着实让他有些恼羞成怒,等蔡京说完,他立刻就出列奏道:“启禀圣上,臣以为赵中书虽说平叛有功,但做法却着实不可取,那些梁山匪寇本是叛贼,理当重拳出击,尽数斩杀以威慑世人,让天下人再不敢随意作乱,怎么反而收降纳叛?圣上在赵中书临行前赐予了他战时独断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他为了胜利便能随意妄为。

赵中书领兵出征是代表朝廷,讨伐盗匪一是为民除害,二也是为了震慑别的乱臣贼子,而他为了战功竟然选择收纳叛贼,不但有损朝廷威严,更不能震慑乱臣贼子,所得胜利也不过是凭借天子之威慑服盗匪,用高官厚禄来诱惑盗贼投降,根本没有起到威慑世人的作用,将来岂不是人人都心存侥幸,用造反来逼迫朝廷招安?

因而臣以为赵中书此战不但无功,甚至有三条大罪!其一,他为求战功,不惜收降纳叛,犯下争功之罪!其二,他滥用圣上赐予的权力,不以剿灭盗匪为目的,反而只管个人战功,犯下以权谋私之罪!其三,收降纳叛,有损朝廷威严,犯下平叛不利之罪,还请圣上明鉴!”

这番话一出,皇帝赵佶皱起了眉头,显得不太高兴,但细细一想,若是什么盗匪都招降,确实也有隐忧,会使得乱臣贼子都争相效仿,反正投降还有官做,绿林好汉自然就更加妄为。

蔡京发现皇帝赵佶的脸色有变化,瞬间就站了出来,怒声喝斥童贯:“童大人,你说得倒是轻巧,赵不凡仅仅只带着五千人,若是不采用些策略,如何平叛?况且赵不凡也不是没有斩杀贼寇,你不曾听到刚才圣上说过,赵不凡率兵厮杀数场,前后总计斩杀叛贼近万?如此恩威并施正是平叛的上佳策略,自古有之,即便我大宋也是有先例,大人执掌枢密院,深明兵事,如何不知?此番硬是栽赃三条莫须有的罪名,用意何在?”

这番话一出,龙椅上的赵佶瞬间明白过来,逐渐意识到自己被童贯把思绪给带偏了,双眼渐渐眯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