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章、内斗(1 / 3)

内田康哉想方设法,总算是勉强将第一天的会议给应付过去了,按照他个人的想法,最好就是按照各国现有海军吨位来计算,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不过他知道,海军部肯定是不会答应的,他们对现在正在进行的“八八计划”都不满意,还准备在这个计划外,另外再增加两艘主力舰,这个时候和他们谈裁军,哪里有这么简单!

早知道出任外相的第一次任务,就是限制军备谈判的话,打死他也去争这个位置啊!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即要取得各国的同意,又要让国内满意,这怎么可能呢?

按国内那帮大爷们的要求,除非取得世界第一的海军吨位,否则很难令那些中二少年们满意的!

……

有时候内田康哉都在想,陆军部的蠢货们都是吃屎长大的么?

就算是再大的利益,也不能把所有的强国都给得罪了啊!

美洲战争,大日本帝国收获了什么?

除了陆军私自抢回来了一大堆战利品外,到手的殖民地都被迫交了出去,这些战利品有什么用?

为了这些战利品,历届日本政府所有的外交努力,全部都毁于一旦!

“山本君,立刻将我们现在的情况发送给内阁,让政府尽快想出办法来。

告诉他们,现在各国都在针对我们,如果处理不好,恐怕大日本帝国会有灭顶之灾!”内田康哉说道

“总有刁民想要害朕”,这非常日本式政客们的想法,或许是受火山时常爆发的影响,他们的忧患意识非常的强烈,常常紧张过了头。

所以他们的判断,也就很容易失误了。尤其是在伦敦会议上,各国政府的立场虽然不一致,却没有出现日本政客想象中的对立。

英法没有针锋相对,保奥两国也是一团和气,这和他们预想中的国际形势,完全都不一样。

原本日本政府还企图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现在各国一团和气。

甚至在针对日本的问题上,大家总是有意无意的站在了一起,这该怎么办?

即便是最早西化的日本,也不能够理解欧洲各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

如果在东方世界,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这种在世界大战中打得你死我活,奥匈帝国还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他们就该是永远的死对头啊!

可惜他们忘了,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要严重的多,割让的是别的民族的土地,关他们什么事?

况且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斗争,就够维也纳政府受的了,他们怎么可能会去引导舆论,让两国继续对立下去呢?

矛盾是存在,但是为了利益,完全被政府给压制了下去,这个年代大部分的民众观念并没有转换过来。

否则也不会出现普鲁士刚刚和奥地利干了一仗,还割让了奥地利大片的领土,双方不但没有成为世仇,转眼间他们还结盟了,并且还是非常亲密的盟友。

而在革命思想活跃的法国,就是另一种结局了,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德法两国直接结成了死仇,但是在利益面前,德法之间的合作也没有少过!

英法两国也是如此,如果单纯从仇恨出发,他们两国都打了上百年的战争,双方早就是血海深仇了,可结果他们并没有成为死敌!

在利益的作用下,他们之间既有争斗,又有合作。英法的关系,一直都是伴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种由利益关系建立的外交关系,和东方社会那种恩怨分明,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念,就显得格格不入!

……

内田康哉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原敬内阁同样也是如此,大家直接将皮球踢给了海军部。

既然是你们想要扩军的,那么现在就该你们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