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乘胜前进(16)(1 / 2)

第二百一十章

公子斑在笔架山又组建了新的四千名士卒,到了晚上就立即率兵出发了。现在笔架山山的部队已经发展到13000人了。大概的分布就是:进入齐国境内的士兵就在4000人左右。在堂阜地方还有1000人。自己又率领了4000人。笔架山留守,4000人,总数不就是一万多人么?

一万多人并不是小事,吃的穿的,都是要公子斑自己想办法,拉山头不容易啊,这一万多人加上花子,也就是两万人的穿衣就是大问题,要不是棉衣都是自己出来的,仅棉衣一项就够人受的,现在好了,击毙齐军八万大军,收获的棉衣就够你穿几年的,还能救济一部分老百姓。穿衣不用愁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部队发展了,不过,公子斑的开支也陡然增大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加上伐木工,加上木工,铁匠,泥瓦匠。多达2万人需要吃饭,而且就是公子斑一个人在想办法,毕竟新建自己的武装,就是一张白纸,真的就是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一切从0开始。

初到笔架山,虽然只有几十人,那也没有吃的,不得已向颛臾借了三百车粮食。也就支撑了下来,也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然后又在堂阜,蒙阴,姑蔑夺取了一部分粮食,笔架山就坚持下来了,至此,公子斑尝到了夺取城市的甜头,粮食可以夺取。

但是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啊,顶多也就够吃两个月的,后来与齐国开战,缴获了齐军八万人的军粮,就是最大一笔收入了,即便如此,笔架山储存的军粮也只够吃四个月的,这大冬天到哪儿弄粮食?到了春天就是青黄不接之际,就更没有粮食可筹。

这些事,别人谁替你想着,也没有人知道建立武装还得有大批粮草。只有公子斑在计划着,铁蛋,二蛋,大赖还小,不知道这些事,要是大了或许能替自己分担忧愁,现在不行,毕竟他们现在还是小孩子,吃了上顿不管下顿的。党之娴,梁欣又是远在徐国,只能靠自己,谁也指望不上。

他心里很清楚,笔架山储存的粮食差不多只够吃四个月的。到不了麦子收割季节的。现在距离麦收季节差不多还有六个月时间,就是欠缺一个多月到两个月的口粮。这就是公子斑决定进攻齐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公子斑有借口,毕竟是齐国首先进攻笔架山,自己这是反戈一击,占理,有底气!

他们必须在齐国的周边地区筹到到一定的粮食。就是至少要够两万人吃两个月左右的粮食。当然,如果能筹到够三到四个月以上的粮食,那就求之不得了,等到秋收的时候。那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关于粮食的问题就不会再有了。

公子斑准备在开春,他就组织老百姓进行进行引水上山,改种水稻。稻种的问题,自己可以越国,吴国购买,他知道哪儿有,这不是问题。改种水稻就可以把产量提高到五倍以上。甚至十倍,旱涝保收吗,现在的笔架山的庄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雨水充足,粮食就吃不完,如果天气干旱老百姓自己吃饭的问题都很难解决,就别提,还有多余的粮食交给他们了。如果,旱情太严重,粮食绝收了,老百姓都逃荒去了,公子斑也就玩完了,不必再提复辟之事了。

按道理,笔架山周边的水源是非常丰富的,南面有沂水。北面有洙水,如果能引水成功,那就没有任何假设了。就等到了秋天,粮食的问题就解决了。还可以把借颛臾的三百车粮食还掉。我不是想借别人的粮食,那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必须要借的。度燃眉之急

颛臾的君王知道公子斑现在根本没有粮食还他。所以,他也不指望在公子斑能把这批粮食还给他。就当是报恩支援公子斑一次,

尽管人家有这样的意思,粮食毕竟是借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公子斑定要把这批粮食还掉的。还掉这批粮食,只能等半年以后。等水稻收不上来了,就能把他们的粮食还掉了。以后有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