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后方失火(1 / 2)

曹操回到邺城,准备西征马超、韩遂,恐南方刘度、韩浩趁机兴兵来犯,于是想和他们抢夺人才,将人才都揽到自己麾下。

曹操便让众官进献能更好发掘人才的策略。这时只见堂下一宽眉大眼的文士上前进言,此人姓和名洽,曹操征荆州时,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而此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

和洽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可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身处世原则尚可,但若只以这一方面为衡量人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定多如牛毛。今朝中盛议,官员穿件新衣,乘坐齐整之车,便以为不清廉;一方大员于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者,则称之为廉洁。致使士大夫刻意弄脏自己的衣服,藏匿车马服饰;朝廷各官府之官员,或有自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者。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今一概推崇难行之法来检核官吏,勉强为之,定多有积弊。古之推行大政教化,务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偏激之举,易使人隐瞒真情。”

曹操抚掌赞叹道:“阳士所言有理。昔日孟公绰为晋之赵、魏两家家臣之首是,才力绰绰有余,但不能胜任滕、薛等小国大夫之职。若唯清廉之人方用之,齐桓公又何以称霸于世!诸位宜举荐高明之士,虽身份卑微者,也要推举。即日广发求贤令,唯才是举,为吾用之!”

曹操唯才是举的求贤令一发,各地人才纷纷入仕曹操麾下。曹操所据中原之地,人口总数还是比江南要多,人才自然也多如牛毛。

曹操大宴群臣于铜爵台,曹操为新入仕官属庆贺。此时有些士人挑事说:“民间多以丞相为世之奸雄,大权在握,以使天子亦不敢违逆丞相之意。故多有士人归刘度、刘备,以为汉室正统,丞相观之如何?”

席间顿时一片鸦雀无声,曹操麾下的老幕僚都用同情的眼神看着这些人,崔琰低声和旁边坐席上的杨修叹道:“年轻人不知深浅,今出此言,必然大祸临头!”

杨修却摇了摇头,对他说道:“崔公此言差矣,丞相爱才之情非你我所能参透。修敢断言,这几人非但不会被丞相怪罪,反而会更受丞相器重。”

曹操听了那几人的话大笑一阵,偶然瞥见杨修和崔琰低语,端着酒爵问道:“德祖与季珪私议何事?”

杨修站起身来拱手朝曹操拜道:“方才修与崔公说,刘度乃商贾之辈,刘备更是织席贩履之徒。无知之人妄自投之,正如寒士投将倾之陋舍。丞相乃华丽之殿宇,素能容人,诸位入丞相麾下,实为凤栖梧桐。但可一展所长,日后必飞黄腾达!”

曹操哈哈大笑,此时他已经有些醉了,叹了一声说道:“德祖过誉了。我初被推荐为孝廉时,自以为非隐居深山的知名之士,恐为世人认为平庸无能,精心处理政务,推行教化,以树立名誉。故在济南国任国相时,铲暴除恶,任人为公。如此却遭强门豪族忌恨,我怕给家中招来灾祸,乃托言有病,自归家乡。其时年纪尚浅,就于谯县县城以东五十里处修建书房,打算秋季与夏季读书,冬季与春季射猎,计以如此过二十年,待天下安定以后,再出来做官。但我未能如愿,后被朝廷召为典军校尉,于是我改其志,欲为国家讨贼立功,以使墓碑上可题‘汉朝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吾之志也。而后遇董卓之乱,我兴起义兵。后我任兖州牧,败黄巾军,迫降三十万黄巾军;又南讨袁术,令其走投无路,穷困而死;北击袁绍,将其二子斩首示众;今灭刘表,于是平定天下。我身为丞相相,已达人臣之极贵,亦出吾所望也。倘若国家无我,不知会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许有人见我势力强盛,又生性不信天命,便会随意猜测,言我有篡位之野心。每念及此,吾心中甚感不安。故向君等述说此言,皆吾肺腑之言。然而欲我交出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