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雨天聚餐(求收藏 求推荐)(3 / 4)

浮尘之外 小六指先生 6997 字 2020-10-29

家有来往,让他代表报社去吧。”

陈继洲没有想到夏侯明奇回答如此爽快,丝毫没有避重就轻,果然年轻有为。倘若是赵庆东,恐怕早就找一百个理由推脱了。

不过,这件事对陈继洲倒是不小的打击,刚刚重启的调查再次搁浅。但世事难料,当你以为穷途末路之时,上天往往会为你开辟一条小径,哪怕这条小径荆棘满路。

整件事发生反转要从一次记者们的聚餐聊天说起。

这些年,北江晚报社的记者们一直有着聚餐的传统,这种聚餐有大聚也有小聚,大聚通常是礼节性的,是按照规矩不得不走的流程;小聚则往往吃的交情饭,一般只有彼此关系好到一定份上才会聚到一块儿。

这天晚上,农村组的记者王越叫上其他两名记者以及营销部门的同事毛俊杰一起聚餐。

王越和毛俊杰同年入社,到今天刚好满4年。这个阶段的白领如同一锅夹生饭,自以为熟透了,其实不然,吃到嘴里还是咯牙。

王越提出聚餐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在郊区经营养殖场的朋友给他送来几只跑山鸡,这种鸡切成块下锅炖,配上干辣椒、香菇等作料,肉质劲道、味道鲜美。对于吃货而言,绝对是人间美味。可以说,这跑山鸡遇见白羽鸡,就如同孙悟空遇上了六耳猕猴,高低立见。

中国人对美食情有独钟,几千年来一贯如此,从那些传统节日里就能看出端倪——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哪一个不是用美食营造气氛的?哪怕只有一样美食,就可以成为一顿饭局最好的由头。如果再配以玉露琼浆,那必然是一件最为快意的事情了。

四人各自做了准备,你备菜、我带酒、他捎烟。大家也不订酒店,下班后一起到王越家聚餐。

临下班前,河东市区的上空忽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轰隆隆的声音有些沉闷,有些压抑,很快云层越积越重,终于兜不住那一大片雾气,化成漂泊大雨倾盆而下。

这突然起来的大雨不但没有打搅四人的兴致,反而让大家更加轻松。因为这雨一旦下了起来,诸如加班、领导谈话之类的概率也就小了。所以,这雨越下越好,甚至能下一整夜的话就更好了。下雨天跟喝酒撸串应该是绝配了。

正如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每一个被报社录用的新人,背后可能都是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至于王越在单位的那张网都有谁,大家不得而知,只能凭着蛛丝马迹去猜测。

有人说,王越是北江某县一个局长的公子,也是北京知名高校毕业生,可以说有学历、有才华,也有背景。可能是家境殷实的原因,王越刚工作两年就已经在河东买房,房子一百来平,地处市区中心位置,距离报社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

毛俊杰三人一起乘车来到王越家。

这是一个高档社区,人车分流,塑胶跑道、羽毛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

大家进了随着王越进了房内一看,乖乖,这装修品位绝对超赞。入户长廊是造型别致的吊顶灯,墙面是米黄色的高档壁纸,透过灯光反射,鎏金线条若隐若现,更显贵气。整栋房子一共是四室两厅,每个房间都安装了一圈吊顶,吊顶上是一排气氛射灯……

看到大家这般称赞,王越一脸的洋洋得意。他索性领着三人参观房子,客厅、主卧、次卧、书房……装修装饰都颇为讲究。

尤其是这书房,装修之初,王越就有设想,自己是记者,一定要体现出文化人的品位,不光书架、书桌、台灯之类都是专门定制,王越还给书房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知雅斋,典故出自《吕氏春秋》的“闻弦歌知雅意”。房门正冲的墙上是一幅横幅行草,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心无旁骛。

“这四个字倒是很少见,有什么讲究吗?”毛俊杰问道。

“这是省书协的一个老先生给我题的,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