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带着骨灰去旅行(3 / 4)

浮尘之外 小六指先生 284 字 2020-10-29

些吧!”向北朝着天际大喊。

周雪岑一副夸张的表情:“老大,你说的是海燕吧!”

一个从小到大在内陆农村长大的男生,上大学之前没见过山、没见过海、甚至没坐过火车,第一次见到大海,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难免会出“洋相”。

向北摩挲着手中的骨灰盒,回忆过去的一幕幕,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笑容。

他正出神地笑着,年轻的乘务员走到面前,语气温和地问道:“先生,请出示车票。”

向北从口袋中掏出两张票交给她。

乘务员认真地看了一遍,两张票都是连座,可是靠窗的座位为什么始终没有人?座位上还放着一个奇形怪状的小罐罐。

“先生,这两个座位都是您的?”乘务员目光还锁定在那个小罐罐上,眼神中充满了好奇。

“没错,我和它。”向北轻轻拍了拍身边的小罐罐,依旧面带笑容。

“呃……好吧。”乘务员尴尬地笑了笑离开。

“列车马上就要达到终点站滨海站了,请下车的乘客,收拾好行李物准备下车…… ”车厢里响起了列车员的播报声。

播报声将向北惊醒,他伸了一下懒腰,刚才居然睡着了。此时,车厢里已经没有几个人。滨海地处北江省最东端,一个只有四五十万人口的县级市,没有几个人会将它选择为旅行终点站。

向北下了火车、做出车站。滨海站虽然乘客不多,站内冷冷清清,但毕竟是新建的高铁站,现代化的建筑元素充斥其中,像一片灯火通明的钢筋丛林。

滨海市安息园地处滨海市最东端,面朝大海。从市区到那里,开车需要近一个小时。天色已晚,向北决定先在市区住上一晚,第二天一早直奔安息园。

滨海只有不到百年的城市史,建城之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些年,海洋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百强县。

从大农业范畴来讲,渔民和农民是同一个职业,但是两者的收入却千差万别。一个渔民一年养殖或者捕捞下来,多少都能挣个小几十万;而一个农民一年下来,能收入上万元就已经顶天。

正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内陆人,尤其是农民到这里谋生定居,逐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过,滨海市区人口并不多,只有几十万人,夜晚时,整座城像是进入梦乡,一片沉寂。

滨海人穷过吗?当然了。只是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里的渔家乐经常给外地游客讲这样一个段子:即便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挨饿的时候,渔民们依然不缺海参鲍鱼,而且都是野生的。以至于在那个没有牛羊肉和白面馒头的时期,很多人靠海鲜充饥吃到吐。大人们常常以此教训不听话的孩子——再哭?再哭就让你吃海参!

向北拖着包裹行李住进了一家快捷酒店。海边的确不一样,空气好,温度低,喧哗与浮躁也少了许多。

一切都安顿妥当,向北倚窗远望,身边放着两个骨灰盒。

一个人身在陌生的城市,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各色霓虹灯,嘈杂的车流声似乎都与自己无关,任何一个平时不被注意的细节都会被几何倍数放大。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感。

“老婆,我也越来越喜欢大海了。等一切结束之后,我陪着你们娘俩在这生活吧。”

向北心想。这时手机响起了短信声,向北回到房间,拿起手机。

“向哥,骆景晨提前回来了,据说是来办理辞职,他要长期定居广州了。”

是胖冬发来的信息。

“什么时候回来的,要待多久?”

“昨天回的,这个周末走!”

周末走?今天是周二,这样算来,中间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