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曹操的珍藏(1 / 3)

“继承人,并非单指你的继承人,还包括你麾下所有文臣武将的继承人。一般来说,他们的后代都会继承父辈的爵位,他们将会构成以君主的第二代为代表的权力圈子。”

经曹操一说,史辛立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任何的传位都只传给自己的后代,权力如此,财富亦如此。

第一代们舍命拼搏,手中掌握了实权,自然不希望实权旁落,从小就开始培养后代沿袭。

而作为君主,碍于面子也好,碍于大臣的权力也好,总会优先考虑这些第二代。可是第二代们并非每一个都有真才实学,实际上能继承父辈才能的人远比民间少,因此朝廷就会慢慢腐败。

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实在多不胜数。最明显的是清朝,八旗子弟到最后几乎就是废物的代言人。

试问一个朝代又怎能兴旺下去

体制,绝对是体制的问题!

史辛立即认识到了关键所在。但体制那么好改吗?他有前车之鉴,那就是东汉前的王莽改革。那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因为太过超前,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得罪了士族阶级以失败告终。

体制要改,但要慢慢进行。而改革体制不能靠一人之力,一定要拉上所有能动用的资源,至少自己的能臣一定要拉上。

诸葛亮长期受自己的潜移默化,算得上一个,贾诩经验老到,灵活度高,平民出身的徐庶,有改变底层人物遭遇的勇气……

史辛站在原地,开始构建自己的理想班子。

说实话,曹操虽然在各个方面都有超前的思想,但从大方面来说又怎么比得上有两千年文化积累的史辛何况他是考古系高材生,精研各国历史。中西文化,封建社会,现代社会都是他前世必修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封建社会这个底子绝对不能变,不然就成了王莽;中央集权不能变,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标准;嫡系传承不能变,毕竟自己和臣下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传统中国人……”

一路想下来,史辛发觉可以改变的其实并不多。

“也许可以把体制改为三省六部,再推行科举制……”

史辛把自己的初步构想拿出来跟曹操分享,曹操惊为天人。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个在这个时代就有,尚书省也就是现在的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还没正式形成,史辛的意思是要组建出来,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个时代并不存在,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六部会在唐朝的时候正式确立,距今差了五百多年。

三省六部制确立之后,一直沿用到清朝,经过多个封建王朝的实践,可以说是最适合现在用的。

史辛抛出如此先进的思想,曹操不惊才怪。但他也非常人也,一点就通,反而给史辛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史辛一一记在心上。

这层楼的议题本来是继承人,最后变成了政治体制的讨论,两人始料未及。

在跨上五楼的一瞬间,史辛的智力大升10点,变成310。

前面四层楼讲的分别是文化、进取之心、军事、传承,即将到达最后一层,史辛无比好奇,曹操会说什么呢?

呼~呼~

在踏入楼层的一瞬间,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刮过,整座楼向旁漂移了一段距离,周围的竹藤咔咔作响,仿佛随时都会崩断。待大风稍歇,大楼回归原处,却因幅度太大而变得摇摇晃晃,咔咔声越来越大,史辛明显听到有部分已经断裂。

“该死的豆腐渣工程!”

史辛骂了一句,也早有了心理准备,双脚牢牢钉在阶梯,身形随楼层的摆动而摆动,就像一个倒立的钟摆。

曹操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