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巨木(1 / 3)

山水密码 糖罐小润 622 字 2020-11-02

对于何漫舟的话,白亦从没有给予评价。

他的思绪停留在知晓的线索之中,考量着有多少内容是可以毫无避讳告诉何漫舟的,又有哪些内容是目前为止并不能让她知道的。

事实上,白家保存着的遗王宝藏隐藏于只言片语的线索,除了那幅《南山归云图》以外,还有先人留下的一张书信,这也是只有历代家主才有资格查看的东西。

泛黄的纸张上写着关于楼兰古国的隐秘历史,巫族与圣女,大祭司与神女.......那些听起来很荒谬却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就是破解神女的战衣全部的线索。

但是这份书信明显是被人动过手脚的。

总共三页纸的书信,第二页明显不够完整,有着被人刻意修改的迹象。虽然动手脚的人足够严谨,仿制了同样的纸张和字迹,甚至连书信内容的措辞和语气都是全然一致的,相似度高到足以以假乱真的程度,却还是逃不过白亦从的眼睛。

白亦从出身于古董行业,对于书画作伪有着很深的研究。

这些技艺并不是白家内部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不是历任家主人人都会的本领,深究起来还是爷爷在世的时候给白亦从开的小灶,让他意外学到了独一份的东西。

以一言以蔽之,就是白家家主的技艺是断层的。

虽然身为白家后人,必然会进行古董行业内技法的学习,从小到大也接受到足够多的耳濡目染,但是这些技法无非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最为核心的那部分都是不传绝密,即便是四脉的直系后人,都未必可以学得面面俱到。

但凡跟古玩行当沾边的人都知道,好眼力在这个行业里有多重要。

就如同唱歌的人靠嗓子吃饭,手艺人靠两双手挣钱,古玩行当就纯粹是靠一双慧眼来博得名声富贵,成败都在能否看出虚与实,从万千变化之中识破障眼法。来来往往之间都是鉴定与作伪的对峙,一掷千金之中考量的是能否认出那些真正值得被留下的物件,无非是靠本事吃饭罢了。

就如同古代少年侠客得有天大的机遇才能得到前辈高人的指点,至此打通任督二脉,一举成为江湖新兴势力,又在不断的磨砺与打磨之中渐渐登顶。古玩鉴定的本事和辨别真伪的眼力,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磨练出来的,其中三分天分七分机缘,最讲一个“缘”字。

但凡是古董世家,都或多或少地存着一些压箱底的本领,正是有着这样的传承,世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白家往上数多少代都是在古玩圈子里浮沉,白亦从看过祖上族谱,先人之中也确确实实出过一些风流人物。诸多隐秘传闻讲出来,随便哪一段都是隐在古物背后的野史,又成为藏在历史当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笔墨,足够引人深思。

不过这些技法传到白亦从这一代,已经收敛很多了,到底是前人不愿意传下去,还是许些技法逐渐掩埋于时间里,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比如白亦从的一身本领,尤其是古画鉴定这一块的技法,那都是白亦从的爷爷早年教给他的。

即便是父亲白岩与哥哥白语秋,都对此毫不知情。

至于爷爷当年为什么不愿意把这些交给自己的独子和长孙,在几番兜转之后选择由白亦从接下他的衣钵,这些事情就不得而知了。按理说,古画鉴定分明是白家第四脉的术业专攻,作为白家家主自然什么都要学,但是远没有必要跟其中某一项技法较劲。

可偏偏白亦从的爷爷却慎之又慎地把许多独门绝技单独教给了他。

白亦从还记得,当时老人家特意叮嘱他,这些事情不要跟别人说,不理解也别去多问,能学到多少是多少,学不会也就罢了,这都是机缘。

那时候白亦从年纪太小,很多事想不明白,只是在心底存了些许困惑。

后来老人家骤然离世,那些藏在心底的疑问也就再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