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全面归顺(1 / 2)

“道理都懂,只是并入进来之后,乌桓岂非就要不复存在了?”楼班的表情很纠结。

“对对,宁为鸡首不做凤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很常见的想法。”陈登随口说道。

“不不,本人不是这个意思。”楼班连忙解释,“我并非贪恋权势,毕竟前几年我甚至都还不是单于,每天战战兢兢,担心叔父会为了坐稳单于的位置,将我除掉。

不能答应,主要是不希望乌桓在我这一代就消失不见。”

“如果只是打算抱住本族的传承,其实并入进来不冲突。”陈登回道,“比如说现在已经接收一国两制的匈奴、五溪蛮、板榡蛮和彭越,甚至还有被动并入进来的鲜卑。按照陛下的旨意,他们以后就是华夏匈奴族、土家族、賨(g)族、越族和鲜卑族,属于少数民族。而传统意义上的汉人,为汉族。”

“有何区别?”楼班顿时来了兴致。

“保留民族习俗,但不能和汉律相悖。保留民族服饰和节日,但籍贯为汉籍。非汉族,而是大汉帝国国籍,以后就是大汉的国民。你们的后裔可以选择继续是乌桓族,也可以改为汉族,这些都不会影响你们的入学,科举和入伍。”陈登解释。

真的不会吗?当然是会有影响的!

比如说,入学肯定会重点进行爱国教育。科举的话分数线会上升,入伍的话升迁线也会提升。反正刘韬可不希望,培养一个安禄山出来。

当然,军政分离的现在,就算一个蛮将上位,也不可能说就能成为安禄山这样的存在。后续只要把监军制度完善,那么基本就稳了。

少民政策也是刘韬这两年经过深思熟虑,和群臣讨论了好几次之后才完善的政策,目的当然是为了让这些异族能迅速融入华夏。

建立时间没多长的异族还好说,到了身毒,大食和大秦那种文明已经很成熟的国家。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荣耀和传承,要征服他们,仅仅依靠战争不行。

少民政策就是为了软化他们的抵抗态度,然后把他们融合进来。反正规定官方母语就是汉语,然后再他们取个汉名?再加上个户籍自由。

估计代之后?他们本身也会主动融入进来。

“太守的意思,我们可以并入大汉?然后成为大汉乌桓族?同时保留乌桓的一切?”楼班有些诧异,还能这样玩的吗?

如果是他们掳掠了汉人过来?那肯定是要不许他们说汉话,还要让他们放弃以前的习俗?一切都朝着乌桓这边看齐。

“我只是向你说明?大汉有这个政策。”陈登强调,“我们只是坐下来,以私人身份聊天,我并非以官方身份和你下达通牒?只是就以往你我之间的关系?给你提出建议。”

“对对,建议,建议,我懂!”楼班连忙点头。

仔细想想也是,人家只是太守?又不是大汉使者,也没有持节?自然不能就国事与他这个乌桓单于进行洽谈。

但反过来说,如果是自己主动要并入进来?那么就是他的事情。后续只需要大汉皇帝批准,那么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若乌桓能成为乌桓族?那么大汉偌大的天下?乌桓族哪里去不了?草原?甚至搬迁到中原居住,那也是没问题的。”陈登见状,这才继续说道。

这年头的乌桓,其实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甚至法律和国家都还没有。前身属于匈奴,匈奴本身也没有自己的文字,这还是托中行说的福。

一昧的野蛮,结果匈奴反而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明。战斗力提升上去,结果文明进程大幅度延后。于是在有力的单于去世之后,就会迅速进入衰弱时期。

从这点上看,中行说倒也算是手下留情,害大汉一代两代,没有害大汉十八代。就算后来没有汉武帝,没有后续对匈奴的政策,匈奴还不是轻易就被鲜卑给灭了?

乌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