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国事艰难(2 / 3)

宋时雪 雪山飞机 257 字 2021-11-09

章阚等人回来后,这种事情定会得到改观的。”

章阚在“计速房”议事的第二日,便带兵、船赶往福州了。

“相国,目前朝廷国入,淮西不足五百万缗,米不足六十万石,淮东与西同;川蜀钱千余万缗,米三百余万石,大江以南诸路钱两千余万缗,米六百万石,河北、京东、京西几无,共约钱四千余万缗,米千余万石。”崔永梽接着说道:“不过相国,朝廷初至建康,因而今年押解至建康的钱、米只大江以南诸路,其中福建路等地还借故截留,因而实得钱不足千万缗,米不足五百万石啊。而此时大战在即,可谓是日费斗金,这些许钱、粮,实在是难以支应啊...”

“崔公勿忧。”李三坚闻言点头道:“目前本相已于江南富室筹得钱三千万缗、米千万石,可解燃眉之急。不过诸君,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来的钱、粮总是要归还的。”

“相国说的是。”众官闻言均是欢喜的称赞道。。

相国果然是相国,所谓未雨绸缪,人家早就考虑到这个难处了。

就是不知相国他是找何人借的?众人心中不约而同的一齐暗道。

“不过本相所筹钱、米可不能算在本相头上,如此之多的钱米,本相就算砸锅卖铁、鬻妻卖子也还不起啊...”李三坚随后诙谐的说道。

“哈哈,这哪能啊?哪能让相国你来还这笔钱?”

“相国勿忧,下官、末将等愿与相国一同还债!”

众人闻言不禁笑了起来。

众人均是知道李三坚这句话决不是说笑,是真的还不起这些钱、米的。

此时的李三坚虽为宰相,其俸禄为朝廷最多的,李三坚家中还有一些产业,但李三坚为清官廉吏,从不盘剥百姓,从未收受贿赂,同时李三坚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老娘、八名妻妾还有三子三女,今后也许更多...还有一众侍女、家仆、家丁、门子、马夫等等,因此目前的李三坚过日子是搓搓有余的,可要拿出一大笔钱、米出来,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坐在“镇水亭”之中的许多人为李三坚门生故吏、挚交好友、亲戚,大多数人是清楚李三坚的处境的。

李三坚摆摆手后微微一笑道:“岂能

让你们偿还?这些钱、米当为朝廷所借,本相为其名曰‘国债’。本相打算继续借国债,不但向江南富室借,还可借于普通百姓。”

“相国,百姓的日子已经较苦了,还要强借于百姓?”工部侍郎、建康府府尹刘安节问道。

“非也!”李三坚闻言摇头道:“非强借,乃是自愿,朝廷决不强借。”

“可有人愿借钱、米与朝廷吗?”刘安节又问道。

“所谓债,必有息钱,只要给予一定的息钱,不怕无人不借。”李三坚微微一笑道:“朝廷行国债之举,乃是为了抗敌保国大业,天下义士多矣,必有人倾囊相助,国债还有一个益处,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借了国债之后,他们便与朝廷绑在一起了。当然,本相还是那句话,债务总是要归还的,待朝廷财政得到缓解,必将如数奉还。”

众人闻言均是半信半疑,怀疑是否真的有人肯借钱、粮与朝廷。

所谓国债也就是向民间借钱、粮等等,以往朝廷也不是没借过,如预买、和籴等等,也是强借于民,可还不还就看执政者的心情了,其中大都为赖账不还,已经闹得民间怨声载道了,同时朝廷是名誉扫地。

此时李三坚虽说是自愿,但是否有人愿借,却是未知之数的。

“诸位同僚。”李三坚随后对众人说道:“我大宋江山社稷,风雨飘零,是岌岌可危。可愈到此时,我等愈应行宽仁之政,以仁为本。愈当精兵简政、节约开支,行‘量入为出’之政,轻徭薄税,与民修生养息,此一也;我等为官之人,更应毋意、毋必、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