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关键路口(3 / 4)

国潮1980 镶黄旗 191 字 2022-05-17

影厂暂时没有可能再继续制作像《黑猫警长》这样的动画片了。

“为什么啊?”戴铁郎不可思议的询问。“这片子所有人看过,反响不都很好吗?尤其是孩子,没有不喜欢的……”

“不是的,争议还是挺大的。有些专家对这样一种风格,这样一种形式,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过于商业化。”

“商业化?我们追求的本来就是商业化啊。难道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不商业化吗?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要弥补国内多集动画片的空白吗?”

“日本是日本,咱们是咱们,我也解释了。可专家的意思,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自己的民族风格,多拍水墨动画片这种强烈艺术风格的短片,才能在国外获奖。”

“这是什么话?他们难道看不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吗?我们要再不拍一些能让孩子感兴趣,产生共鸣的多集动画片,今后电视上就全是外国人的动画片了。不行,我得找他们好好谈谈。”

“别别,老戴,你可别冲动。这已经是我们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你要太计较,弄不好咱们的一切成果就得付之东流。说真的,其实许多意见我都不想告诉你,就是怕你气坏了。像有人就提出,子弹怎么可能转着弯去击中一只耳呢?还有人批评咱们这部动画片过于血腥,情节故弄玄虚,给孩子的是一种荒诞教育。甚至还有人提出,咱们没有民族化。应该在黑猫警长坐的那个摩托上面贴一条龙……”

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戴铁郎不禁痛心疾首,“哎,故步自封啊!这也太不重视外部环境的变化了。咱们美影厂一年只有四百分钟的产量,还得拍艺术化的东西,今后可怎么跟人家去争啊!”

“那就不是你我能考虑的事儿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啊。”

制片主任拍拍戴铁郎的肩膀,又看了看表,“老戴,咱们还是说点实际的吧。任务既然完成,咱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一起去火车站,看看能不能搞到明天回家的车票……”

有人感受到桎梏,对此无能为力,然而有人却拼尽全力的要挣脱桎梏。

1983年,从仪器厂破格调入儿童文学出版社的郑元洁,哪怕处处磕碰,但始终也没放弃追求按劳分配的可能,没有放弃把写作商业化的目标。

为此,他竟异想天开的想办一本不登别人的作品,只登他一个人的作品的杂志。

他认为必须如此,才能显现出他真正的价值来,拿到原本应属于他的稿酬。

才能使他刚刚学步的儿子,搬出楼道内处处是“滋滋”冒气高压锅的筒子楼。

应该说,在这个年代,郑元洁绝对算是有能力,又有勇气的文化创业先锋了。

只可惜,大多数人是见不到别人标新立异的,哪怕不碍自己的事儿也不行。

所以郑元洁越是着了魔似的为这事奔波,就越遭人耻笑。

无论去了那家刊物的编辑组,他听得最多的一句回复,就是“郑元洁,你童话写多了吧?你说的那个,压根儿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就这样,郑元洁的“自不量力”和“异想天开”,使之沦为许多文人的笑柄。

再加上他的小学没毕业的学历,简直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为此,不只一个人曾公开指责过,说郑元洁纯粹是混进文化队伍里的人。

直至1985年的这个除夕,郑元洁回到老家太原,见到了在山西团系统任职的朋友赵延平,事情才开始出现转机。

郑元洁一想,团系统是可以办少儿报刊的呀,所以才见面,就对这位朋友脱口而出。

“想发财吗?想发财咱们就一起办个刊物。”

说实在话,赵延平当时听了郑元洁的想法也无比惊讶。

因为这种方式,这种形式,他从来没听说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