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艺术追求(3 / 4)

国潮1980 镶黄旗 45 字 2023-04-08

出路。

按一般人的想象,这样的事业成就算得上功成名就了,搁谁身上不都得美得冒泡,过上人上人的日子吗?

可实际上呢?

说出来或许有人不信。

这对于陈培斯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因为这年头的明星,实在不大容易把流量变现,基本上只有走穴一途。

而且表演小品于陈培斯也仅仅是捎带手的副业而已。

他毕竟是个电影演员,而且还是个挺有想法,挺有追求,挺有抱负的喜剧电影演员。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辈子能拍摄一部影响力类似于日本《寅次郎的故事》那样的,如实反应平民百姓生活的系列喜剧。

可惜由于国内客观现状的种种限制,偏偏在电影主业的进展上,他处处碰壁,深感施展不开手脚的痛苦。

没错,《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的第一部《父与子》,确实是在陈老爷子拍桌子瞪眼下拿到了“准生证”。

也靠着宁卫民大方的资助,顺利拍摄完毕了,而且很快就可以上映了。

但问题是,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并非长久之计啊。

电影局这次收购《父与子》纯属无奈,同时还下了“下不为例”的警告。

所以陈培斯已经创作出来的第二部续集的剧本,肯定就没法再靠父亲的面子继续拍摄了。

他还得再去求人,想方设法给他的第二部电影再要一个“准生证”来。

而他偏偏是个不善于交际,也不会求人的人,让他去走衙门口盖章太难了。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事实上,一直到1985年的年底,陈培斯也没跑出什么眉目。

倒是与他参与一同创作的编剧,在东北那噶有关系,专为此事找到了“长影厂”。

只是“长影厂”尽管觉得剧本有潜力,表示同意接拍。

但却又否定了父子搭档的这种陈氏喜剧的独有模式。

他们那边的创作意识还比较守旧,要求电影必须展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说不能以喜剧人物为主角,一定要是一个正面的人物。

因此决定要把剧本改成政宣剧,连电影也要改名叫《嘿,哥们》。

这样,陈培斯便面临着一个怎么都窝心的艰难选择。

到底是要让自己的心血彻底白费?

还是把“孩子”送给别人,由着人家去任意打扮?

更没想到的是,在元旦之后,就连“八一厂”都开始给陈培斯施加压力了。

说今后不许他在外面折腾了,要求他好好专注本职工作。

结果陈培斯的处理方式和他所扮演的“二子”完全不同,特别直眉瞪眼,直截了当。

一点弯儿都没带拐的,就主动扔了铁饭碗,连授衔和分房的名额都不要了,毅然决然从“八一厂”转业。

甚至为了坚持喜剧的理想,就连当初录取他的“田阿姨”劝他回心转意,他都没动摇。

只是父亲虽然理解他,可家里的媳妇却不干呢。

老婆哭了好几天了,说他是“名满天下却身无片瓦”,很为今后家里的日子发愁。

这下陈培斯倒是有点含湖了。

因为虽说他不拍电影的时候,闲下来能靠着“走穴”捞几个钱,可毕竟这份外快不稳定。

而且一直负责组织演出的“大猫儿”年前都挨批了,听说上面有声音要求严肃处理刘晓芩。

要是连她都折了,那这事儿今后还能不能干,能干多久也就说不准了。

陈培斯不能不怕,他都没工作了,已经让老婆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啦。

总不好再让一家老小为自己担惊受怕吧?

所以刘晓芩联系他去天坛公园挣外快的事儿,他哪儿敢答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