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四章 风口浪尖(3 / 4)

国潮1980 镶黄旗 142 字 10个月前

直上升到年末 25000点左右,相当强劲,足足翻了一倍。

甚至到从年末到1987年的9月份,也一直都在持续上涨,虽然涨幅放缓,只有大概2000点,但期间就没有过像样的调整。

要不是美国股市发生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事件,纽约股市崩盘引发全球股灾,日经指数恐怕仍然未能止步。

所以可想而知,6月份的时候,日经指数已经涨到了18000,期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调整,那宁卫民有多爽?

这大盘指数都涨了三成半,他手里的那些股票自然是继续展翅翱翔,而且还属于涨幅靠前的第一梯队。

比方说阪和兴业这只股票吧,因为业绩公布,市值已经突破了四千亿円,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市值新记录。

其他宁卫民的持股里,山一证券的涨幅是紧跟其后,这段时间也已经翻倍了,接近历史市值天花板。

所以平均算下来,宁卫民靠着毫无风险的基金投资,随着股市上涨不断增加资金杠杆,他又把市值翻了三倍。

如今的他,所拥有股票市值已经高达四百零四个亿,如果去除野村证券融资杠杆,真正属于他的个人资产可达三百亿円。

怎么说呢?

光股票上的浮盈获利,宁卫民已经实现他亿万富翁的梦想了。

按此时的汇率算,相当于他拥有了两亿美金。

哪怕还得从炒股的本钱里去除他用大刀商社抵押,从东方汇理贷来的相当六十亿日元的款子。

但如果加上他从房地产上他到的四十亿日元。

这里外里,也还是差不多,他仍旧还是拥有一亿九千万美金的个人财富。

在当代,他怕是所有赤手空拳让自己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了。

而且还是一举就达成了两个“小目标”。

这还不算,他还帮助松本庆子的个人账户实现了三亿円的斩获。

把松本庆子雾制片厂名下,抵押贷款的七亿円,同样用左脚踏右脚,循环加杠杆的办法,做到了四十亿円,也就是说凭空变出了十三亿円的纯利啊。

还真是巧了,这笔钱除了用于拍摄《李香兰》这部电影的十亿円投资,还有一部分给职工发放工资和半年奖之外,剩下的刚好够买下黑泽明的个人制片所的。

这岂不是天意吗?

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那没别的,买下来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钱赚多了,宁卫民自己躲在幕后闷得儿蜜,不显山不露水的倒是挺美。

可他这么老给松本庆子置产,却等于把她给推在了风口浪尖上。

敢情的黑泽明那家制片所一直都是租房经营的。

1970年的《电车狂》让黑泽明赔光了老本儿,就此关闭。

多年过去,这家制片所如今仅剩一些影片拷贝和陈旧设备,还有两个打扫仓库的老头儿。

由于当代还没有人真正懂得片库的价值,几乎在所有的业内人士眼中,这家制片所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

白给都嫌累赘,根本不值得花钱购买。

可偏偏宁卫民让松本庆子以一亿五千万円买了下来,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黑泽明和松本庆子签订合同完成交易后,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

松本庆子作为买家,因此又上了各类体育报的头条。

甚至还引起了朝日电视台某财经栏目的注意,为此做了长达两分钟的报道。

几乎各类报道都把她夸成了“懂得艺术真谛”文化商人,但潜台词中其实也不乏揶揄之意,把她当成了冤大头。

而由此而来的影响更加严重,那就是松本庆子成了一块大肥肉,被许多开过个人制片所,同样惨遭失败的人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