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明算账(3 / 4)

国潮1980 镶黄旗 219 字 2个月前

不知不觉,他望着窗棂,听着外面的风声,想得出了神。

…………

江念芸把话说的满有把握,她看宁卫民也确实没看走眼。

像大年初四的中午,宁为民在坛宫饭庄宴请各个工艺品厂的厂长和老师傅们,给大家分发他从日本带回来的礼品。

大年初五的中午,宁卫民又为了康术德专门设宴,邀请扇儿胡同2号院所有的邻居们在坛宫相聚。

顺便也借此机会,正式介绍松本庆子和江念芸母子和这些老邻居们见面。

这都足以证明宁卫民是个珍重感情,把人情放在金钱之上的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江念芸的看法也未见得就全对。

因为她的话用于分析真正的客观现实还是有待商榷的,并不能一概而论,多少给沈存造成了一些误导。

毕竟沧海桑田,如今共和国已经不是她所了解的民国了。

过去华夏商人的传统,在这块土地上早就因为种种原因消失殆尽了。

这个年代的共和国,其实已经没有几个正经的买卖人了,大多数都是新生一代的生意人。

他们急功近利又崇拜西方,所以他们信奉的恰恰是西方的那弱肉强食,恨不得吃干抹净的一套。

而宁卫民只是因为有缘结识康术德,才成了这么一条漏网的小鱼儿。

甚至就连他也是个两面派,一面菩萨,一面罗刹。

何况老话说得好啊,一样米养百样人。

即便是同样的华夏人,同样是京城人,同样是打美国回来的,思想和三观也可以南辕北辙。

总是有人上道,有人不上道。

有人大度,有人心窄。

有人明礼,有人无礼。

有人知恩图报,有人却小肚鸡肠。

有人放眼未来,有人却始终纠结于那些陈芝麻烂谷子。

…………

和打心里爱极了京城,完全沉浸在家乡风土中的江念芸母子不同,回到京城已经好几天的米晓冉,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

在春节的这几天里,她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里,过得并不愉快。

就好像有个小气球塞在她的肚子里一样,让她总是气鼓鼓的,感到憋闷得出奇,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为别的,就因为好几年身在美国,让她已经变了样子。

她再不是当年那个处处勤俭,什么都能将就的京城姑娘了。

而是变成了一个见过大世面的,充分享受过现代化生活便利的——赵太太。

实话实说,这次回来之后,过去的一切她都不大适应了。

她受不了温度只有十几度的小平房,闻不惯媒火味和白菜味儿,看不管国内那些土里土气的电视节目,听不得那些“西北风”的流行歌曲,睡不惯硬木板上只铺几层褥子的硬床,她甚至都吃不惯家里的饭菜了。

不是合口不合口的问题,而是健康不健康,营养不营养的问题。

京城人的冬天饮食,还是缺少绿色蔬菜,而且太油腻。

她虽然觉得味道是不错,打小就吃惯了的,甚至早就馋了这一口儿。

但不能不为自己的身体而担心,吃下这样的饭菜,心里负担太大。

尤其是目前的京城,大部分人解决洗澡问题还是只能去澡堂子。

这就让习惯了每天晚上都能痛痛快快冲个热水澡的米晓冉格外的郁闷。

每天晚上她都觉得自己身上痒得难受,就像爬着虫子似的。

但又不敢因为刺痒而去抓挠,否则以京城干燥的天气,很容易就会诱发皮炎。

邻居边建军还在清华池干烧炉工,这当然是一种洗澡上的便利。

但是要她像过去那样,自己带着洗浴用品每天跑到澡堂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