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章 还有意外惊喜?(1 / 2)

“如果一时间还想不出来自己有什么薄弱的知识点,我可以再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五分钟过后,告诉我你们有什么不是很理解的地方。如果还没有的话,那初等数论这一节,我们就过去了。”

陶礼没有急于催着他们,而是很宽限的又给了他们五分钟的时间。

有了前面那道题的教训,这些学生哪还敢自视甚高,一个个纷纷拿起了书本,翻到初等数论这一章,迅速的扫了一眼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不懂的地方,就用笔做个记号,然后翻到下一页,继续之前的操作。

不查不要紧,这一自查,许多学生就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知识盲区,他们之所以觉得自己的数论学得还不错的原因,除了试卷中的数论题目本身难度不是太大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有许多知识点虽然是他们的盲区,但是因为并不会经常考察,反而给了了他们一种“我没有疑问,我什么都会”的错觉。

经过这一番自查之后,每个人至少发现了两处以上的知识盲区,更有甚者足足列出了十个知识点之多!不过,大多数学生的疑惑,都是集中在某几个知识点上的,这样也方便陶礼进行集中答疑。

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陶礼对于竞赛考纲中对于该知识点的要求的了解程度,也是彻底改变了大家对于他的看法!

虽然是第一次参与到数学竞赛的培训当中,但是陶礼对于知识点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的安排上,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教师一样,各种定理信手拈来,知识点之间的串通融合也是十分到位,那些原本不是很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学生,也是一下子恍然大悟。

就连像郑铜亚和沈雷这样知识点掌握的很牢固的学生,也能从陶礼的讲解中得到新的启发,再次加深了自己对于数论的认识!

有的人甚至觉得,就算是暑假参加夏令营的时候,那些过来专门给他们培训的高校教授,都没有陶礼讲得好!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陶礼再怎么说也只是第一次参与培训,而那些教授,钻研这一块已经几十年了,怎么说也不应该比不上陶礼吧?

可是许多学生就是有这样的想法,就连自己也说不清。

不仅如此,陶礼对知识点的讲解也十分通俗易懂。原本来说,数论中的知识全是建立在对于“数字”的研究上的,最初的几个引入性的理论还很直白,但是越往后,各个定理就愈发的抽象。

而且这种抽象还不同于几何中的那种抽象,几何中如果遇到抽象的定理,通过空间想象,或者画个图就能很好理解。但是数论中知识点就不行,你无法在脑海中建立起图形架构来帮助自己理解,也不能通过绘图来达到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悟。

对的,只能靠自己去“悟”。对于数论中的知识,就连陈天祥在讲解的时候,都是一知半解的,很多东西也说不清,从应试角度来说,陈天祥对于这些很难理解的知识点,给学生的建议就是背下来!

只要能在考试中会应用即可,本来数学就是一个工具,只要以后不想在理论数学上搞研究的话,对于各种定理,无需知道是怎么来的,会用即可。

但是陶礼不一样,他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能用一种很直白、很通俗的语言为学生们进行答疑解惑,但是这种通俗直白的教学语言,又不会失去数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这本是一个很矛盾的说法,通俗与科学,直白与严谨,本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共同体,但就是这样矛盾的存在,居然在陶礼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经过陶礼的这么一讲,原本使得学生感到困惑的那些知识点,瞬间就变得明朗起来,脑海中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的深刻起来。

陶礼是在第一节课已经上课十五分钟的时候进来的,从他开始讲黑板上的那道题目,到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