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苏则,苏文师(2 / 2)

有一套看法,与朝中那些士族官僚和醉心于经血的名士都有不同。

例如,他注重边事民生,看人主要看他的作为,而非其他士族最看重的出身。他不屑于敢怒不敢言的王允,反而对皇甫嵩之流略有好感。

直到最近听说了渭阳君开府并出镇夏阳,并宣传征召有志向的人。他响应新任左冯翊贾诩的征召,并主动请缨来到衙县担任功曹,参与安抚百姓,设置屯田的事情。

历史上,他直到几年后的兴平年间都没有出仕。等到李傕与马腾交战,后来又发生李郭之乱,粮食价格飙至天际。他不得不避难到北地郡的乡野,后来又客居安定,还曾经在太白山中隐逸著书,可谓是人生几经周折。

不过他后来在河西走廊等地安抚百姓、平定叛乱,闯出了了不起的成就。最终成为曹魏重臣,官拜侍中,还留下了鄙视董昭,顶着曹丕怒气强谏的记载。

此时,他响应开府定位的宣传来到了童远这里,自然就不用先隐居,再出仕了。

童远一行前往衙县东南的仓颉庙,瞻仰祭拜。这仓颉庙建筑庄重古朴,占地面积很大,庙的中心是土冢。当然即使是距离东汉时代也太过于久远,真实程度很难考证。

墓冢上边大树遮天,这周边虽然人口、经济日衰,但时常有真有学识见解的士子前来祭拜。十余名年纪稍长的瞻仰者,常住此地,负责照料。根据他们和苏则的介绍,传说孔子曾拜倒在仓颉墓前,痛哭不绝,长跪不起。

伫立在庙南端的《仓颉庙碑》,碑上的字小而秀丽,茂密的字中显示出崇敬之意。不过有些人欣赏不了,童远对于繁体字方面就尴尬了,有一半都认不出。

他一时无奈,没有多看,赶紧就深入庙中继续瞻仰。

徐晃跟在童远身旁,他颇具谋略兵法,非常擅于观察把握一些一闪而过的细节。刚才他一下就看出来童远因为看不懂碑文才急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