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宫里的日常(1 / 2)

大明狂士 随清风去 3731 字 2020-09-17

大明天子有个专属课堂叫做经筵,由饱读四书五经学问高深的大臣充任讲官,给天子讲课o

江陵相公张居正当国时,对年幼的万历天子严格管教,将经筵制度进一步固定化o每年从二月二日至五月,称为经筵春讲o

于是乎,除了每逢三六九为朝会日,其余时间理论上都是天子上课学习时间o可是今年正月过完后,天子懒于学习,经筵一直没有开o

一直到二月二十三日朝会上,群臣为经筵之事苦谏,天子才下诏于二十四日开经筵o其实这天也是国子监典礼之日,当然天子经筵和国子监典礼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o

经筵有听课的,也就是天子一个人;有讲课的,是从翰林院找来的两个讲官;也有旁听围观的,这个群体比较庞大,内阁大学士、部院大臣、六科十三道的掌科掌道,以及公侯驸马代表o

经筵过程也就那样,讲官滔滔不绝,天子一言不发,讲官眉飞色舞,天子呆如木鸡o至于两边侍立的数十名大臣,自然各有心事o

讲课结束后,年方二十几岁的万历天子正要按惯例吩咐一句“赐先生酒食”,然后便可以结束经筵并溜之大吉了o

这时候,忽然有大臣出列奏道:“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已经入京述职,此人素有名望,宜早定去留o”

大明实行两京制度,京师顺天府,南京应天府o在南京也有一套六部班子,同样也有六部尚书,当然大都是摆设和备份,实际权力不能与京师六部相比o

但南京尚书品级上也是二品部堂,南京尚书调到京师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任职问题一样是重要而敏感的话题o

首辅申时行听到有人提起王世贞,略感意外,没想到在这个场合居然有人提出这个问题o在不明其动机之前,申首辅只能静观其变o

万历天子心不在焉,顺口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在场朝臣大都和申首辅一个想法,只有天子宠臣李植李少卿出列,对天子奏道:“王世贞以文学名闻天下,四方士子无不仰慕,大可迁转为礼部尚书,可谓是人尽其才o”

这个建议是很合情合理的,以王世贞的年资、文学声望、士林地位,他来担任礼部尚书确实非常合适,没多少比王世贞更有资格的人了o

天子听到李植的推荐,也点头道:“王世贞的名声,朕也是知道的,李少卿言之有理,只是沈尚书又当如何?”

眼瞅李植出列并旗帜鲜明的表达立场,申首辅微微蹙起了眉头o他与李植势力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o

所以可以确定,凡是李植支持的,都应该是他反对的o不过申首辅仍然不用着急,因为现任礼部尚书沈鲤同样与他不对付,天子口中的沈尚书就是沈鲤o

李植力荐王世贞迁转为礼部尚书,那现任礼部尚书沈鲤怎么办?沈鲤怎么可能轻易让出礼部尚书这个官职?要知道,礼部尚书在六部中虽然实权不大但地位很高,往往距离入阁只差一步o

如果李植和沈鲤这两个对头彼此撕逼,申首辅很乐见其成o但另一名御史站了出来:“臣丁此吕弹劾吏部尚书杨巍!”

随即又有六七名御史和给事中站出来,一起道:“臣等愿联名弹劾!”

申首辅吃了一惊,吏部尚书乃是六部第一尚书,直接掌握人事大权,而现任吏部尚书杨巍年纪较大,没有野心,而且性格绵软,向来对他这个首辅言听计从,算是盟友兼党羽o

丁此吕等几个科道官联名弹劾杨巍,简直就是要砍他申时行的左膀右臂o故而申首辅没有时间多想,必须迅速表明自己态度o

他也上前出列,对天子奏道:“吏部冢宰乃朝廷第一要害官职,尚书杨巍久历中外,年长厚重,德高望重,秉持铨政素无过错,不可轻移!”

御史丁此吕对答道:“吾等所弹劾者,正是杨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