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二章紫薇封后,江夏返京(2 / 3)

不能赶上她分娩。二就是朱载江,江夏心中有些后悔。

虽然载江心性比同龄之人成熟,但毕竟年纪尚幼。自己还是不应该让他那么早就接触女色,以致无法自拔,放任自流。当然,实际上在大明,男子十三四岁订婚,十五六岁成亲也是常事。

江夏恐怕是做梦也想不到,朱载江现在正面临着他这一生,最大的劫难。而大明京师,甚至说是整个大明,这在他返航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大明经由江夏经营了七年的时间,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基本都有江系的人。甚至可以说,江夏的门生故吏,早已经遍布整个大明。若论江夏的势力有多大,一句话形容:“一言可使江山易主。”

如今朱载江被苗仁虎替代,大明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改弦易张,轻轻松松地落入到了崔氏父女的掌控之中。

但纵使如此,江夏在大明积威太重,势力盘根错节,相互缠绕。这使得崔氏父女根本就不敢做什么大的动作,生怕此时此刻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不过江夏虽然在大明势力很大,但他也不是没有任何弱点。相反,他的弱点十分明显,那就是和朱载江的感情太深。

正如朱载江所说,他视江夏如师,亦如父。朱载江自五岁便是由江夏照顾,教育。一直到今时今日,差不多整整十年光景。

江夏对朱载江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亲生骨肉的关心。所以不仅仅是朱载江视江夏如父,江夏更是早已经视朱载江为子。

若非如此,江夏又怎么会为了大明的发展如此殚精竭虑。又怎么会在掌控天下文武大权以后,却从未动过任何一丝让江山易主的念头。

所以,江夏的弱点就是他的忠臣,他对朱载江的在乎。

为了能够赌,赌江夏愿意放权,让朱载江亲政。所以崔氏父女走了第一步棋,那就是对外宣布崔紫薇有喜的消息。同时昭告天下,册封其为皇后。

作为第一个替朱载江怀子的女人,崔紫薇被册封为皇后也算是理所应当。再加上之前原本朱载江就有意要封崔紫薇为皇后,所以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也没觉得此事有何不妥。

唯独位居高位多年的杨一清,以及一代大儒王守仁,二人却对此事有些疑问。

宣德楼不远处的一家茶坊里面,同朝为官多年,早已熟稔的杨一清和王守仁坐在一起品着茶。

二人先是谈了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话题,然后杨一清不着痕迹的转入到了崔紫薇被册封为皇后的这件事上。

杨一清道:“皇上年纪渐长,明君之相逐显。如今已经册立皇后,并且皇后还怀有龙子,恐怕是离皇上亲政之日已经不远了。只是我心中有些不明白,为何皇上会册立崔家之女为后?按理说,皇上若有此意,应该是会等江夏回来商议过后,才定下决议才对。”

王守仁沉默了一下,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这才微微点头道:“实不相瞒,我对此事也是十分不解。

我们都知道,因为崔家之子的事,崔政义和江大人已经翻脸,只不过崔政义最后总算是知晓进退,这才没至于和江大人撕破脸。江大人和崔政义的矛盾已经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皇上如今却趁着江大人离开京师之际,宣布册封崔家之女。这不得不让人觉得,皇上有……”

“飞鸟已尽,欲藏良弓之嫌,对吧?”杨一清见王守仁没有继续说下去,于是替他补了这么一句。

王守仁点了点头,微微叹息一声。

因为这在他们二人看来,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皇上要掌权,要消除江夏在朝中的影响力,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杨一清提起茶壶,稳稳地给自己斟了一杯茶以后,叹声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只是不知江夏愿不愿意还政于皇上。”

“按理说,应该会。我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