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王权让渡(2 / 5)

还远远比这要多,若不能得到您的默许,国家、臣民,都会分裂……”

“……”

宋王偃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是的,诚如惠盎所言,他戴偃在彭城依旧有着无上的权威,倘若不能得到他的默许,彭城的军队是不会听从蒙仲的命令的,蒙仲最多只能聚拢败退的郯城军,以太子戴武的名义重新聚拢这支军队,无论是为了抗击齐军,还是为了助太子戴武取得王位。

蒙仲,可要比那个不知所谓的戴璟厉害地太多,纵使郯城军目前已不具备与彭城军一战的资格,但有了蒙仲的统帅,这支军队说不定会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倘若这股力量被迫用来对付彭城、对付彭城军……

“惠盎啊,我与你,当真只能止步于此么?”

忽然间,宋王偃惆怅地问道。

听到这话,惠盎不禁想到了二十几年前的宋国。

那时的宋国,宋王偃刚刚结束接连三场针对的齐、楚、魏三国的战争,叫齐、楚、魏三国从此不敢再小觑宋国,而他惠盎,亦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彭城,请见宋王偃,向宋王偃讲述了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

宋王偃并非是一个只懂得用武力对抗威胁的君主,因此,他接受了惠盎所讲述的‘仁者无敌’思想,当时的君臣二人,一边以‘半儒半法’的宽政治理着这个国家,一边憧憬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二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力能屈伸铁钩的宋王偃,如今也已迟暮,虽体魄因为常年习武锻炼的关系依旧健朗,但斑白的发须,却在无声表述着这位君主的极限。

想到这里,惠盎心中着实不是滋味。

平心而论,宋王偃远非是十全十美的明君,相反,这是一位暴虐嗜杀的暴君,但因为知遇之恩,惠盎对这位君主抱持着十分的忠诚。

倘若蒙仲这次没能及时返回彭城,倘若彭城这次无法阻挡住齐军进攻的脚步,他惠盎,会坚守彭城到最后一刻,以报答宋王偃对他的器重。ps:想了想,作者觉得还是要提一句,历史上的惠盎,就是战死在彭城的。

“啊,接下来,会有太子接过大王你肩上的重责。”

惠盎低声说道。

“嗤。”

宋王偃嗤笑一声,说道:“太子懦弱,寡人不放心。”

听到这话,惠盎义正言辞地纠正道:“不,大王,太子绝不懦弱,相反,他比您想象的还要坚强,当年臣就对大王说过,这世上最无坚不摧的剑,便是仁者之剑……”

“行了行了,你这话我都听了二十几年了,早烦了。”

宋王偃挥挥手打断了惠盎的说教,旋即,他在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你带着寡人印令,去助那小子一臂之力吧……如你所言,名正方能言顺……”

说着,他伸手按住了腰腹,沉着脸低声骂道:“话说回来,那小子下手还真重……”

惠盎的眼睑微微一动,苦笑着告罪道:“大王请莫怪,阿仲他……”

然而还没等他说完,却见宋王偃抬手打断了:“行了,相比较这个,寡人只问你一句话,你有把握让那小子留在国内么?”

惠盎微微一愣,旋即立刻便明白了宋王偃的意思,想了想说道:“倘若是太子相邀,阿仲应该会考虑留下的,但臣只怕此举会引起魏国的不满……再者,我弟本身恐怕也会因此而苦恼。”

“寡人不管这些。”

宋王偃冷笑着说道:“他既要寡人退让,那么,他就得付出一些代价……”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忽然一软,叹息道:“你等将太子培养地太软弱了……”

惠盎当然知道宋王偃在担忧些什么,闻言反驳道:“不,太子并不软弱,太子只是将刚强放在心内。至于阿仲……”他想了想,说道:“臣有个主意,或许,可以让阿仲身兼两国之职,反正宋魏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