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有人有意见(2 / 3)

。本来升参谋长既是职务上升,又是实权,还要怎地?

奉军元老万福麟、马龙潭均手握重兵,万更是曾掌管精锐的第29师。但是他们都对张作霖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以张作霖的感召力和目前的影响,即使他们想造反,也要看手下师、团长们答不答应。

虽然张作相兼任大本营沈阳军区司令,但因为许多重大事项张作霖还是喜欢与他讨论,特别是在孙烈臣病重期间。冲着这份信任,两人就不会背叛老少帅,否则,以张汉卿的精明和张作霖的老道,敢把这些极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们?

对张景惠欲说还休的牢骚,他们起初并没有多想,但是当他越说越气,大有向老少帅开火之意时,两人坐不住了。同是奉系一脉,现在正是抱成团度过这段黎明前的一小会艰难时刻,怎么此时会有这种言论?所以不但严厉劝说他,还和他划清界限,并向中央举报了。

裁撤胡景翼的部队是张汉卿立意而为之。

胡景翼之所以同意将靖国军交于人民军是因为形势所迫,即使在他升任人民军第6师师长后仍然没能忘记他的誓言。那要追溯到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

经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逸仙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逸仙先生。

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逸仙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逸仙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

国家安定,但是做领袖的却最终不是孙逸仙,使得这位将军萌生退意。他也曾不顾人民军的条令,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自行通电孙逸仙以示支持,也不愿意退出国民党以示对孙逸仙的忠诚。

在此状况下,张汉卿可不想自认为安定的西北后方埋着一颗定时炸|弹,所以他的部队成为裁撤的重点,即使在某种意义上说,胡景翼也是忠于国家的将才。

不过胡景翼倒也不会因为阎锡山的一句说词就遂起谋反之心:人民党已定天下,人心思定,百业待举,他虽然思想上难以接受,但可不想成为霍乱国家的罪魁。而且后来“荣升”西北人民军参谋长后,他的第六师师长一职已经不再兼任了,并被调到新疆。

纵然他想做什么也不可行,是以主动交出兵权。然后在孙逸仙不幸离世、国民党群龙无首后,他也卸甲归田了。

许兰州也萌生退意:他对于推广武术的热爱要远比带兵打仗要痴迷得多。正史上他与李景林一个建河北武术馆,一个建山东武术馆,玩得不亦乐乎,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两个武术团体。

不过张汉卿可不愿放了这位忠实老将,他与张作霖协商,调其担任武警部队总司令兼总教练的职务,这样兴趣与工作两不误,也可使张作相由兼任的此职中解脱出来,人民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王以哲兼任武警部队总政治部主任。

鉴于胡景翼的回绝,使得山西和宁夏的任何反叛在人民军的反扑下有被分而歼之的危险,特别考虑到兰州军区4个师的力量时,马廷勷不得不掂量自己能否有能力作顽抗之举。

当初张汉卿在后勤补给相当漫长的不利局面下凭借五、六万人的兵力就打通了“河西走廊”,现在有十几万兵力坐镇各个要隘,单独与中央较量是取死之道。因此马廷勷权衡再三,终不敢率先起事。

作为冯玉祥系的部队已经被打散,石友三等人的影响已经非常弱小,加上军政分离,粮饷将成为重要的拦路虎之一,像以前那样拉起一支数量众多的部队已经不可能;

而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