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德国的愤怒是中国的福音(3 / 3)

效慢但对国家会有长远正面影响的项目上。这些投入基建上的钱只会落实在地上,谁也拿不走,欧美列强还需要对并不见起色的德国经济予以输血。

张汉卿认为几年之后世界经济会有一次大衰败,随之带来的是世界政治局势的大变革,到时候大家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思追究德国政|府的违约行为呢?

在金马克大贬值中已经尝到甜头的德国同行对此心领神会,即使不发生经济危机,他们同样可以在届时让货币继续贬值以偿还贷款。那时基础建设绝大多数已经可以发挥作用,无债一身轻的德国可以轻车上马、一飞冲天了。

为坚定双方的相互支持,中华民国政|府与德国签定了当时即蜚声中外的《中德经济发展互助备忘录》,明确了中德关系是“战略性的、不以第三国为假想敌的全面伙伴合作关系”。

协议规定,“德国技术人员在中国,无论是在指导、培训、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和中国人员据此所得到的关于技术方面的一切革新、专利、实践成果,中德均全面共享之”。根据形势,德国可以随时撤离其在华技术人员及资本技术。

这样,既满足了德国政|府对于技术延续性的期望,使其愿意向中国公开或转移其技术能力,也同步使中国获得明显的提升,中德友好,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