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走火入魔(1 / 4)

当天刘志便让工匠和画师合作,画出了独轮车和滑轮的图纸,又担心自己记不清细节,便指示赶紧制造样品。

若有什么问题,才好及时解决。

董班一头扎进工部,与一帮土木工程方面的大匠,还有其他治理水患的专业人士一起,讨论研究提水闸门的结构。

刘志这边也绞尽脑汁开始回忆,有什么现在能够用得上的简单器械。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蒸汽机和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说实话,他一窍不通。

蒸汽机的原理还多少懂一点,也见过简单的蒸汽实验设备,这个倒是可以画个图纸,任凭工匠们去瞎鼓捣。

不管用多少年弄出来,总是一个方向吧。

至于纺织机,只模糊的在书上看过图片,确实一点儿也不了解。

人类最划时代的发明,在普通人心中,绝对非发电机莫属,那个还真经常见到。

小时候农村电力不稳定,很多人家都有这么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这玩意儿容易坏,自己的爷爷经常手动修理,基本上都是他在旁边打下手。

所以对其结构了解得比较多,但提起发电,就必须绕不过石油的开采。

没有柴油或者汽油作燃料,发电机也根本没办法运作。

想起后世塑料带来的严重污染,他一直有些犹豫,古代人的观念和意识形态跟不上。

石油的过早出现,带来的到底是便捷还是灾难,还很难说,思虑再三,决定把这一项目暂且压下来,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提起电力,他忽然就想到了一个与之类似的东西,沼气。

在中国农村很提倡过一阵子,利用人畜粪便等废料,建一个沼气池,可以用来点灯照明,燃烧做饭等等,甚至还有大型的沼气发电厂。

曾经,他爷爷家中就在号召下建了一个,刘志当时很感兴趣,修建过程中全程都有参与和观看。

仔细想想,还能回忆起一大半。

沼气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会污染环境,不但能改善生活质量,还能用于工业发展,一举多得。

刘志越想越兴奋,之前老抱怨古代生活不方便,黑灯瞎火的,做个饭又烟熏火燎。

最让他觉得不方便的是气味难闻,你别看电视里那些古代街道都是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

可你只要在夏天走上一圈,保证各种臭味,骚味熏得你头晕眼花。

即使他在里巷那边修筑了新城区,全部都有下水道和排水管,可一样挡不住排粪池里散发的美妙气味。

哪怕是在皇宫里,除了几个主要的宫室有专人随时打扫之外,其余的恐怕气味也并不那么芬芳。

可建立沼气池之后,一切就都能改观了。密闭发酵之后的沼气池,并不会有任何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

豪门大户都有能力自建沼气池,穷家小富也可以几家联合起来修建,牛马场之类的地方,甚至可以将沼气储存起来售卖。

而城里的沼气残渣可以专门收集起来,运往城外做肥料。

沼渣肥力高,又没有细菌和虫卵,是优质高效的好肥料。

至于郊区的农民就更方便了,当时都是祖孙几代住在一起生活,基本上家中都养了鸡鸭和猪羊之类的牲畜。

所以原料充足,实在不行还可以加上一些厨余垃圾、生活废水,甚至是切碎的秸秆和青草之类的进行搅拌。

刘志几乎一夜没睡,精神十分亢奋,一边回忆一边画草图,不停的按照回忆修修改改。

终于完成了基本的图纸,又费心巴拉的写下了详细的修建过程。

沼气池这个东西是修起来容易,用起来麻烦,民间形容说是三分修七分养。

使用中的精心养护非常重要,根本偷不得懒,譬如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