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逆水行舟(1 / 4)

从大汉去往南美洲,理论上可以横穿太平洋,直接到达,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来这是逆风而行,而古代的船只都是以风力为主,二来这个距离上都是茫茫大海,没有中转站可供停泊。

现代常见的货运路线,是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从北方沿海各港口出发的船只,大多都是经过琉球庵美大岛。

硫黄列岛,威克岛,夏威夷群岛之南的莱恩群岛穿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最后到达南美西海岸各港。

这条路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开海上大风区,缺点是路程十分遥远,只是以现在的航海速度,一来一去,恐怕是旷日持久。

实际上从中国去南美还有一条路线,澳,新南美西海岸航线。

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至斐济,取道社会群岛,过法属波利尼西亚,再到夏威夷群岛,最后到达秘鲁或者智利中部。

然而这条路线是有争议性的,传统观点认为,在远古时代,经过波利尼西亚岛,是不可能驾船穿越太平洋前往南美洲的。

原因很简单:由于地球自转,位于赤道一带的信风通常是自东向西吹过太平洋的,所以波利尼西亚岛上的人根本不可能逆风航行。

然而,这种观点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通常来说,从南美洲吹向太平洋自东向西的信风,会有规律地改变方向。这种情况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就会发生。

如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升高,信风就会朝反方向吹,厄尔尼诺现象平均每隔三到七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影响范围覆盖全球。

而每次持续的时间,为九个月到两年不等,因此,古时候从波利尼西亚借助风力驾船,在汪洋大海上航行是能够抵达南美洲的。

可如果单纯依靠厄尔尼诺现象,往返一次甚至比远东路线更加困难。

那么,撇开风力不谈,古人有能力从波利尼西亚到达南美洲吗?

真实的答案是,能够。

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因为在一千年前,一群波利尼西亚水手划着独木舟逆风而行,到达了南美洲。

刘志曾经在偶然的情况下,得知了这件轶事,经过他的苦思冥想,终于回忆了起来。

古代波利尼西亚探险者于约公元前一千年的时候就在斐济、汤加和萨摩亚群岛上定居。

其他一部分人,在大约公元三百年来到了夏威夷群岛。

最终在公元七百年至一千二百年的时候,一些波利尼西亚水手们来到了距离南美洲大陆海岸两千五百英里的复活节岛上。

随后不久,他们就在这里建造了传统的波利尼西亚巨石像。

然而,波利尼西亚探险者们,仍没有就此终止他们向东前进的脚步。

如果不断发现的考古学和语言学证据都是正确的话,波利尼西亚探险者们,最终驾驶着他们的带帆双体独木舟,到达了今天的南加州、厄瓜多尔、秘鲁海岸和智利中部。

比如在南加州圣巴巴拉海峡的沿岸和附近岛屿上,便发现了丘马什和盖博利诺文化时期,用贝壳制造有沟槽和刺的鱼钩,和波利尼西亚部分岛屿,以及智利海岸发现的几乎一模一样。

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的那些鱼钩,被认为出现于公元九百年到一千五百年。

这也正好是波利尼西亚人扩张的高峰期。

除了波利尼西亚文化,还有南加州的丘马什和盖博利诺文化、智利中部海岸地区的马普切文化中,都出现了构造复杂的,用木板拼接制造的独木舟。

要说这样的技术是他们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似乎有些不太可能。

同时,对厄瓜多尔椰子树的dna研究表明,这个种类的椰子树本来是生长在菲律宾群岛上的。

它只可能是被人带到南美洲来的,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