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长康元年(1 / 4)

转过年的元日,刘志决定再次改换年号,建宁这个偷来的年号,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再不需要了。

元日宴会上,刘志慵懒地斜倚在榻上,看着朝臣们正襟危坐,齐齐举杯向他祝贺。

忽然间心有所感,挥笔写下了“长康”二字,如今他已别无所求,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身体长久安康。

更愿整个大汉,也一样的长长久久,安康太平。

众臣齐声高呼万岁,是为长康元年。

长康元年是刘志皇帝生涯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他逐步减少了自己的政务。

而皇太子刘瑾却开始暂露头角,正式踏入风云变幻的大汉朝堂。

随着春暖花开,刘志的情况终于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他的舌头开始能够自主运动了。

虽然还是感觉很僵硬,至少已经见到了成效,证明这个治疗方案是正确的,只是见效太慢了,等得人心中焦燥。

随着舌头开始好转,平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不再动不动就摔跤,搞得张让整天神经紧张,随时随地都跟在他身后,准备伸手扶住他。

为了恢复健康,他甚至已经戒了酒,连最爱的辣椒也不敢吃了。

然而,长康的年号并没有为大汉带来安康,这一年的天气十分反常,伏天热,暑天冷,完全阴阳颠倒。

江东梅雨季降临的时候,更是一连下了三四十天,这种情况只在他初登基时遇见过。

那一年江淮大水,荆州洪涝,可以说是死伤无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大汉举国之力兴修水利。

这十几年来,尽管天气依然不正常,但却再也没出现过如此重大的洪灾。

有时候刘志总在想,这也许就是他强行改变历史的惩罚吧。

尽管大汉的水利设施十分全面,但涛涛长江依然没能挺住如此巨大而充沛的雨量。

眼看着从楚州开始,湘州、江州、扬州,一路告急,所影响的区域十分广泛,都是江东富庶之地。

今年这一带的粮食欠收,已经是无需质疑的事情了,但问题是,雨继续下下去,会不会出现决堤的危险,还很难预料。

以现代的先进水利技术,对于超大洪峰依然抵抗不住,何况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东汉。

此时刘志已经顾不得自己的病情了,立刻吩咐全国各地紧急支援。

一般情况下重大决策都需要经过朝廷的公议才能够做决定,可皇帝依然有紧急命令权。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越过所有的朝廷部门,直接下达诏令,这也是绝对皇权的体现。

为了节省时间,刘志一接到江淮告急,便立刻向相关部门下达了紧急命令。

二十来年的富裕生活,大汉的人们早已忘了昔日的艰难险阻,尽管长江水位一再出现超越警戒线的情况,但部分地方政府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刘志直接让相邻的中原各州,火速驰援,在这种时候最好的救援力量就是地方军队了。

他们训练有素,又全部都是青壮年,接到命令,都是毫不犹豫的出发。

吏部和工部也都紧急行动起来,调派技术支援,以及救援物资等等。

幸好现在的大汉与二十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在各种物资上,不会再出现短缺的现象。

一片忙乱之中,太子刘瑾却跑到刘志面前主动请缨,要求去江淮坐镇指挥洪灾救援。

原本刘瑾以为自己的父亲肯定会答应,因为他一向鼓励自己亲力亲为,多学习和熟悉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如今这么大的事情,正好是个锻炼的绝佳机会。

刘志无奈挥笔写道:“你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家统治者,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因为你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关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