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登基大典(1 / 3)

时间悄然而逝,一眨眼就来到了三天之后。

自那日宫廷内乱开始,整个咸阳城便处于封锁状态,许进不许出,引来百姓议论纷纷,无数人滞留城内,一片怨声载道。

不过谁又会理会这些平头老百姓的想法呢?哪怕民怨沸腾,也能视若无睹。

大人物嘛,总是忙得很,都有自己的“大事”要做。

咸阳宫,处处张灯结彩,装饰堂皇,人人喜气洋洋,脸上露出笑容,对谁都是笑脸有加,整个宫里其乐融融,气氛祥和。

今天是胡亥登基的日子,这等大好事,谁敢不高兴?哭丧个脸试试?会有人教你做人的。

此时在咸阳宫的“宣祭台”,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胡亥的登基大典即将在这里举行。

三天时间,封锁状态下的咸阳城,对每个人来说,都几乎是度日如年。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更是如此,三天时间里,哪里都没去,一心待在自己的府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门口都有姬离派来的护卫,名为保护众人安全,实则嘛,形同幽禁,但没人敢反对,纷纷“笑”着接受了这一事实。

等到登基大典这一天,对文武百官来说就相当于解放了。

这些人早早就出发来到了宣祭台等候,见时间尚早,身边也没有了所谓的护卫跟随,便开始成群的聚在了一起,低声悄然议论了起来。

“你们说,这前将军姬离想要干什么?派人监视了我们所有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真是岂有此理。

如此目无法纪,狂悖礼法之人,简直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真当我们奈何不得他了?”

“害,还不是他想当大将军,取代蒙恬的地位罢了,要不然,他会这么尽力的拥立胡亥公子?

如若没有这从龙之功,他想要代替蒙恬,那得等多久啊,怕是只有等蒙恬死了他才能当上那个大将军吧。

可现在呢?只要胡亥公子一继位,你们看着,要不了多久,大将军的位子一定是姬离的了。”

“嘘,噤声,你们不要命了,敢讨论姬离,这里到处都是他的人,要是传到他的耳朵里,我们这些人小命难保啊。”

几个大臣听到提醒,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画面,都不禁打了个冷颤,纷纷收住了嘴,不再讨论姬离。

对视几眼,几人很干脆的转移了话题。

“哎,让胡亥公子继位,真不知对我大秦,是好是坏啊?”

“是啊,胡亥公子的品行,我等皆知,哪里能够承担得起这副重担啊。”

“多说无益啊,只希望胡亥公子继位后能够有所改观吧,希望陛下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大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让我大秦继续保持这强大繁荣的势头,万世永昌,永垂不朽。”

这位大臣口中提到的陛下,自然不会是指的胡亥,而是始皇帝,想到始皇帝就这样被奸人所害,几位大臣也是心中痛惜不已,一脸悲戚。

几个人站在广场一角,窃窃私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本以为处在偏僻的角落,无人能够听见自己等人的说话,可谁知这边话音刚落,不远处便有声音传了过来。

“各位大人,胡亥公子继位,那可真是上顺天心,下安民意啊,他可是陛下生前最宠爱的公子了,陛下对他寄予厚望,让他继位那是名正言顺,陛下想必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我等身为臣子,最应该做的就是安分守己,辅佐陛下,治理朝政,将大秦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让我大秦越来越强盛,如此方不负陛下遗望,不负我等志向。”

几位大臣闻声看去,原来是新上任的九卿之一,太仆赵正,不由得有些不屑,赵正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挑衅的眼神看了他们几眼,显然是听到了他们之前的议论。

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