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镇魂镯(2 / 3)

恐怖机场 北极猎手 3655 字 2020-06-03

看的最多的是文人石刻,参观最多的便是寺庙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神仙来到泰山却不舍得离开了。萦萦绕的缥缈,和沁人心脾的谧静,使任何接触它的有了灵气。千百年来,人们对神的敬畏和信仰,化成了一种人文艺术和信念。如果靠着这种信念取的成功那是荒唐的,但是它会增强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毕竟少了这些,中华民族会少了许多传奇的历史。这是千百年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不信神,我只相信自己的努力,所有都是努力得来的。但是我也相信“心诚则灵”,只要诚新诚意,一切都是美好的。

历经了十八盘陡峭的山阶和穿过天街猎猎北风,我们终于找到了蜿蜒山路的尽头——玉皇顶。旁边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七个斗大的字“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大概便是两千年前孔子登山的地方吧。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万代文人名士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已久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一大景观。烟雾迷蒙中,我看到孔子临着泱泱大风振臂高呼:“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云烟遮盖了每一个角落,眼前只有白茫茫,但不是空白。因为云雾下面还有层层叠叠的山峰,翠翠的绿,甚至有滚滚东进的黄河。伸手触摸天上的云,顿时自己也蒸发成一团雾,弥散在天地间,找不到一点造句的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行,虽然不是天涯海角,但也经历了许多。有抉择,有困惑,有风雨,也有欢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刻下一座路标。路还长,有云,也有雨。但,还要走!

优秀写景作文2000字篇二游泰山

十余岁时便知“有眼不识泰山”一词,但至今仍是“有眼未识泰山”。对位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始终深存向往与崇敬之情,因而离开孔老夫子之家曲阜便满怀不登泰山非好汉之志乘车直奔泰安市。

为了能在日出之前登上泰山,凌晨两点我们便乘车来到登泰山的始点——岱宗坊。虽然山下有电动缆车可乘,有人力滑竿可坐,但我还是选择了徒步登山,借以检验一下自己的体质与毅力。3点40分,正值黎明前的黑暗,夜色深沉,我随着众多游人一起迈上了登山的第一个石阶。起初,上山的路阶要比想象中的平坦得多,人们走得都很快,有些人与我一样边走边数着台阶。路上很静,除了夜风偶尔送来松涛之声外,能听到只有同行人登山的脚步声、微微的喘息与窃窃的私语声。过了壶天阁以后,山势渐陡,回头望去,远处的泰安市万家灯火,五彩缤纷。向上看,夜色中朦胧可见的泰山,像无边无际的城墙横在眼前,大有与地同大、与天齐高之感。走着走着,原来拥成几个方阵同行的游人渐渐拉开了距离,步轻腿快的窜到了前面,心跳脚软的不断停步喘歇。路边上,抬滑竿的山里人三三两两地散坐着,两眼紧盯着那些一步三喘的登山人,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势。越往上,同行的人越稀疏,越显得寂静,此时此地不由让人想起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气喘之中早已忘记踏过的石阶究竟有多少,问同行人也皆笑曰只知其累不知其许多了,无奈只好放弃数一数泰山到底有多少级台阶的念头。

站在观日峰,举目四望周围云雾环绕的群峰,果然是“一览众山小”,远山近岭皆入眼低,仿佛唯我独尊。遥望东方,天际中几抹灰色的浮云中露出薄纱般光洁、柔和的晨白,而且不断升腾、扩大,上部渐渐泛出了淡淡的红色,使刚才还很灰暗的云雾变成了白色。随着那红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把整个东方都变成浓浓的红色。猛然,像是一双巨手拉开了天边上的帷幕,比红色的云雾更火红、更光亮、更鲜艳的太阳露出了一条边弧,并缓缓上升。四周的云雾似乎忍受不了她那光茫的照射而淡化、隐退,而太阳则以更勃发的生机迅速上升,并很快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