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秘密基地(2 / 3)

老师一样不缺,练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乾元花费大代价建这个秘密基地,也没想过立即就能派上用场,他只把此地当成一个试验场,一点星星之火。

…………

翼泽县东郊,原李家陶瓷作坊。

禹余天陶瓷工艺极为高明,发展至今,除了官窑,民窑几乎没有活路,李家陶瓷作坊一直处在亏损状态,苟延残喘。

能留着,不是出于商业考虑,全因这是李家发家的祖业之一,代表家族的脸面,不仅不能卖掉,就是贴钱,也要勉强维持陶瓷作坊运转。

等到李家被查抄,陶瓷作坊也就走到尽头。

可就在半个月前,那些被辞退的工匠突然被一一请回,按照东家给的图纸,对烧窑进行改造,变成水泥煅烧高温炉。

高温炉的关键配件都是忠叔用炼器之法,以精铁,甚至玄铁为材料,一件件炼制出来的,无论是精度,还是硬度,都不比前世高强钢差。

玄铁因为熔点极高,甚至可以代替耐高温材料。

不仅如此,忠叔还结合炼丹炉、地火炉的特点,对《水泥煅烧技术及设备周慧群版》一书中提及的高温炉进行本土化改造。

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忠叔这位出窍期修士,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建造出禹余天第一座可稳定2000摄氏度以上的大型高温炉。

此炉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空间够大,而且燃料用煤或者炭火就行,无需地热,更不用修士专用的火焰。

至于持续、稳定高温的特点,就是最普通的炼丹炉都能做到,高级炼丹炉甚至能数万摄氏度的超高温,秒杀此炉。

建造高温炉期间,陆续有人运来大量的石灰石、石膏等材料。

作坊角落,那些堆积如山的陶瓷残次品,陶瓷碎片等等,都被收集起来,破碎,碾压成碎屑,作为水泥添加剂之一。

为了烧制高质量的水泥,忠叔还让阿宁帮忙,从城里铁匠铺收集打铁剩下的铁屑,磨碎成铁粉。

一切准备就绪。

到了十一月廿九,终于到了开炉烧制的日子。

乾元得到消息,特意赶到已经更名为翼泽水泥厂的原陶瓷作坊,要亲自见证水泥的诞生。

“殿下!”

忠叔迎了上来,既兴奋,又忐忑,忙碌了二十多天,能否成功,就看今天了,他虽然窝在水泥厂,外面的流言还是知道的。

如果水泥无法烧制成功,或是没有殿下说的那么神奇,那么,近万名徭役百姓的愤怒,县衙官吏的抱怨嘲讽,以及河神之怒,就将席卷而来。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放心,一定能成的。”

乾元倒是信心十足,亲自将第一铲用生灰石粉、陶瓷碎片粉以及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之后的水泥生料,投入高温炉,锻造之后,就能得到水泥熟料。

这个过程非常快,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短短二十分钟,在忠叔眼中却比一个时辰还漫长。

煎熬啊。

“时间到,开炉!”

很快,就有工匠从高温炉中铲出第一桶水泥熟料,再按一定比例掺入提前处理好的石膏,就得到了水泥成品。

忠叔小跑上去,顾不上修士的体面,直接抓起一把灰色水泥,还有手指拈了拈,好奇道:“就是这样的小粉末,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

乾元笑着,让工匠按照1:3:0.6的配合比,将水泥、砂以及水混合搅拌在一起,就得到了水泥砂浆。

早有工匠拿来两匹青砖,抹上水泥砂浆,粘合在一起。

“明天,就会有结果了。”

事实上,在见到水泥成品的那一刻,乾元就已经笃定,烧制成功了,现在就等水泥砂浆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