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6章当名望遇到名利(2 / 5)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11 字 4个月前

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宦官是属于天子家奴。所以曹操挟天子,妥妥就是下克上。

搜嘎,所以东倭才那么喜欢三国……

斐潜到了河东,原因就是太原陷落。

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战争就是如此,从来没有说按照剧本一丝不苟的在走,而是随时都会发生演变……

不过在解决太原的问题之前,斐潜必须站出来给这一次的战事,正面的定下一个基调。

华夏都喜欢有一个说法,甚至为了一个说法,不惜拼尽最后的一口气,所以一个正确的说法,无疑是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而打仗,理解的人越多,思想越是统一,发挥出来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在后世被伟人所证明的真理,斐潜也不过是在伟人脚边捡点便宜来用而已。

斐潜坐在上首,环视一周。

『生老病死,人之常理也。人如是,家国亦如此。昔日大汉初立,百姓皆欲安定,是以上下同心,地方繁荣昌盛。后遇匈奴施虐,众人亦是齐心抵御外敌,其可歌可泣之事何其多也!然岁月如梭,山川不改,人心不古。』

斐潜缓缓的说道,『山东见雍凉贫困,便欲弃之,今又见富庶,便欲夺之,可有半分兄弟手足,枝连相傍之情乎?既大汉山东之风已然颓坏,自当改之。吾辈当仁不让,当为天下苍生计,濯污除垢,祛腐纳新,不使明珠蒙尘,不堕大汉威名!』

肮脏而稀烂的制度,何以长久?

何以昌盛?

去除腐朽,迎来新生。

人类的生存,这屁股自然就是正得不能再正了。

这就是大义。

斐潜到了平阳,在这一块隶属于他起家,也成为了他封地的地盘上,召见了荀谌、司马懿,黄成、张绣,也自然是先表明了态度,奠定了基调。

这一次的战争,不是谋逆,只是同室操戈。

兄弟相争。

大汉旗帜之下的相争。

这让一些人有些失望,但是也同样让一些人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在山东之人大喊着斐潜是逆贼,他们是奉天子诏讨贼的情况下,斐潜的这个表态尤其重要。

如果说斐潜这个时候拍案而起,表示老子就是反贼怎么了,既然大汉做了初一,老子就要来做十五,那么必然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动荡。

人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有一心想要颠覆社稷,搞事不嫌事情大的乐子魂,自然也有想着纵然大汉有千般不是,依旧需要忠诚于其身的顽固派。但不管是乐子魂还是顽固派,大都更愿意去接受一个『自家兄弟』的强势,而不愿意去向『杀父仇人』低头。

大汉四百年来,忠孝二字已经是深入人心,任何反其道而行之的人,都会受到这四百年所形成的思想,道德,风俗的压制,就算是自己的心脏足够大,可以承受这么多的压力,但是如何保证自己手下谋臣武将,麾下的兵卒百姓,都能一样有大心脏?

只是靠拳头讲道理,是非常不稳妥且愚蠢的,因为只有暴力就很容易养出一群虎豹豺狼出来,然后一旦上头的人不在了,这些虎豹豺狼就立刻在笼子里面撕扯开来。就算是鱼缸里面的八只王八,也是要决出谁是王八王……

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但是也有些事情,顶多只是说说,做都不能做。

就像是斐潜原本的中心是在平阳,而长安当时属于半残废的状态,斐潜就毅然将政治中心南迁,虽然什么都没有说,但其实也是一种宣告。

长安对上雒阳,甚至对上山东,天然就有一种压迫感。

荀谌低头而拜,朗声说道:『主公英明。今关中河东之所,乃大汉之初兴盛之地,如今主公翼辅大汉以平四海,百业兴盛,万民得安。主公进北地,定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