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艺术家的回答方式(2 / 2)

决定随行到岭南。

1083年,王定国北归,苏轼前去迎接,柔奴劝酒。

苏轼带着愧疚的心情问:‘岭南风土,应是不好?’,谁知寓娘笑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了大受感动,随即写下这首词。

你们再看这幅字,它通篇用隶书写就,笔意挥洒中又夹杂着淡淡的草书味道。

众所周知,苏轼最擅长的,其实是行书。

可行书大开大合,正大光明,并不适合写这首词。

相反隶属就不同了,虽然它形态庄重,但一撇一捺中却透着饱经沧桑的曲折,加上意态飞扬的行草,非常符合苏轼愧疚中带着欣慰,歉意里包含赞赏的复杂心境。

苏轼最擅长的,就是借助不同字形来表达自己的各种心境,这是我判断这幅字为苏轼真迹的主要原因。”

谁知听了康书墨的话,秦宇却皱起眉头:“苏轼最擅长借助不同字形表达自己的各种心境?

我说大哥,这也太悬乎了吧?

还有对苏轼心态的分析,神神叨叨的一点都不靠谱。

咱能不能学学霍金,用最朴实的语言讲最深奥的问题,让我这种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听懂?”

康书墨没好气的看着秦宇:“我说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秦宇一愣:“你什么意思?”

康书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这幅字的诞生时间是公元10821085年,而苏轼这首《定风波》作于1083年。

虽然现代科技对时间的分析还不够精确,但我问你:

从10831085,两年的时间,试问当时有几个能临摹出字形高度相近,但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苏轼的顶级书法家?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

对于同样的问题,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答案,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答案,只要结果一样就行了。

为什么非要让我这个艺术家,用普通人的方式来回答你呢?”

秦宇:“……”

说完,康书墨又看向白德斌:“虽然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这幅字有问题,但它的确是苏东坡的真迹。

所以,你是不是弄错了什么?”

白德斌瞬间呆住,难道……

“我去趟洗手间!”

洗手间内,白德斌打通刘晴电话:“那副《定风波》,你是从哪弄来的?”

刘晴一愣:“你说的是苏东坡的那首赝品词?好像是赵……对,赵四光卖给我的。”

“赵四光?赵四光是谁?”

“赵四光是柳明的兄弟。哦,柳明就是你让他和白约赛车的年轻人,头上染着各种颜色毛的那个。”

“什么?”白德斌脸色一变,赛车只是柳明的业余爱好,他的主业是倒卖冥器。

一个倒卖冥器的人的兄弟……

对方十有八九是地下工作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