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南疆都护府(2 / 3)

至此,廉州侯府正式统领三郡之地。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郡,纳入廉州侯府的统治范围。至于郡以上还要不要增设架构,怕是要数年之后,才会有结论。

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廉州侯府对诸领地的统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按照游戏的设定,廉州侯府的领地,应该仅限于一级郡城限定的五万平方公里。可山海领实际统治的领地面积,却是限定的十五六倍。

前世,帝尘他们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向朝廷索要一个官职,比如都督、节度使或是都护。进而再以都督府、节度使府或者都护府的名义,对实际占领的领地实施管辖。

无疑,欧阳朔现在就需要这样一个官职。

如此重要的官职,当然不是免费的。

其中的条件之一,就是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也称岁供。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名望,就算是领主想进贡,朝廷接不接受,还是两说呢。

欧阳朔选定的朝廷,自然就是大理朝廷。

毕竟,他的廉州侯爵位,就是大理朝廷敕封的,算是有些渊源。

决定之后,欧阳朔就要选定一位使臣,代替他前往大理,面见当朝皇帝,阐明缘由,谋取一个官职。

按欧阳朔的意思,理想的官职是南疆都护,进而组建南疆都护府。

不得不说,他的胃口实在太大。

“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系一域之最高长官。南疆都护,即为南方地域的总监护。

南疆啊,其包含的地域可就大了去了。

欧阳朔的用意,自然是想一步到位,在正式立国之前,就一直沿用“南疆都护府”的架构,免得经常更替,造成政务上的混乱。

前世,帝尘他们,无一不是先谋求一个地区的节度使职务,比如宣化节度使、荆州节度使等,先组建起节度使府,再慢慢地一步步晋升。

哪里像欧阳朔这样,想直接就一步登天。

仅凭大理朝廷,恐怕无权授予此职位,必须要同样位于南方的泉州朝廷一起同意,此项任命,才有可以通过盖亚的审定。

这就更加难了。

好在山海城跟泉州朝廷,还有几分香火之情。尤其是借助妈祖这一桥梁,两城之间的联系,越发的紧密。甚至妈祖庙的牌匾,都是泉州朝廷御赐的。

而这,也是欧阳朔的信心来源。

如果没有这些有利的因素,欧阳朔根本就不会做此妄想。

接下来,就是敲定使臣人选。

跟春秋战国的列强争霸不同,领主在荒野中的竞争,是非此即彼,必将以消灭对方为最终目的。

因此,外交使臣在领地中的作用,并没有历史上那般重要。山海城莫说设立专门的部门,就是一个专业的使臣也找不到。

想到这,欧阳朔就头疼不已。

无奈之下,他只能征询四位署长的意见。

“诸卿以为,谁可为使臣?”

四位署长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财政署长崔映柚不用说,作为女子,在领地还好,有欧阳朔庇护,无人敢说什么。但要出使朝廷,估计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行政署长范仲淹?不行。

范公刚正不阿,如果是对等的出使,要展现领地威严,自然是合适人选。可此行是去私底下活动,谋取官职的,这种勾当,范公自然做不来。

剩下的,就只有杜如晦和卫鞅二人。

没办法,欧阳朔直接拍板,由杜如晦和崔映柚出使大理。

杜如晦作为主使,主要负责面见皇帝,陈明缘由,协调厉害关系。映柚则为副使,利用崔氏在大理的影响力,四处活动。

卫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