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撤军(2 / 3)

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白起在了解清楚整个战况之后,果决决定壮士断腕,放弃对巨鹿的围困,转而全军退守棘原城。

这就是白起,从来不按常理用兵。

撤军,只是白起战略中的第一步,他还有更进一步的考量。

白起用兵的特点,就是喜欢琢磨,琢磨透对手,琢磨透战役。他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左右一场战役的关键所在。

见章邯已经想明白,白起接着说道:“此战胜负之关键,唯粮草二字。”

章邯打下邯郸之后,将邯郸周边的粮食全部搜刮干净,运到大本营棘原城。因此,历史上章邯军被围困半年以上,还是没有断粮。

反秦联盟中,如果巨鹿之围被解除,楚军的粮草问题,短时间内也能得到缓解,看上去问题不大。

实在,危机就潜藏在异人军团中。

正所谓,福祸相依。

凡是有利,就有弊。

反秦阵营五十三万异人军团,固然带来强大的战力。同时也给盟军的后勤,带来意想不到的负担。

巨鹿城被围,城内的粮草本就不充足。

如果仅仅是盟军还好说,还能支撑半个月,可再加上五十余万异人军团,不出一周的时间,盟军就要断粮。

偏偏,周边区域,已经没有粮食可供盟军搜刮。

因此,两相对比,退守棘原城的秦军,还未开战,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白起对项羽的性格,也是有过透彻的分析。

以项羽自负的性格,是绝不会跟秦军一直耗下去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用项羽最擅长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强行攻打棘原城。

如此一来,秦军就占据地利优势。

一时间,天时地利都站在秦军这边。

不得不说,白起的谋划,要高出章邯不止一筹。

章邯听完,不觉叹服。

接下来就是商议,如何确保王离军能够顺利撤离,不被反秦盟军突袭。这方面,章邯经验老道,不必白起指点。

战役第一天,白起就给整场战役,定下了总基调。

当然,项羽强悍的个体战力和恐怖的爆发力,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谁要敢小瞧项羽,就必将摔个大跟头。千古第一猛将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历史上,无论是王离,还是刘邦,都吃过项羽的大苦头。

项羽率领的江东猛士,发起狂人,简直骇人。

巨鹿之战,远未到可以下定论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天,王离军在章邯军的护卫下,顺利撤回棘原城。

王离军在撤离之前,将营中的粮食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的个一干二净,一粒粮食都没给盟军留下。

于此同时,项羽才堪堪完成对异人军团的整编。

得知王离军撤离,巨鹿之围意外地被解除。

项羽不做它想,顺势渡过黄河,全军迁到巨鹿城中。

于此同时,此前作壁上观的三十万诸侯联军,也跟着进入巨鹿城。至此,巨鹿之战,完全走上一条跟历史轨道完全不同的轨迹。

阵营双方,各据一城,南北对峙。

棘原城的具体位置在安阳西的水冶镇,这里南北西三面为太行余脉,形似口袋,水冶镇正位于口袋底部。

而安阳城恰好是口袋的口部,虽为口袋,但却非绝地。

从水冶镇向西有一条大道穿过险峻的太行山脉,直通林州,再由此向南,即可进入章邯的大后方河内郡。

此地地形险要,北面为漳水和洹水的分水岭,漳水和洹水沿山脚从西向东夹山而出,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白起掌兵之后,在棘原城前线,安排大军,连夜修筑三道防御工事。一道接一道地递进,一直抵达棘原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