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吕不韦(2 / 3)

家。

到底如何,还得看争鸣大会。

随后几日,越来越多的士子涌入山海城。

西南大学堂的校园内,熙熙攘攘。尤其是藏书楼,更是热闹。

诸子当中,无论是谁来到山海城,率先拜会的不是欧阳朔这位领主,而是藏书楼的楼主姜太公。

好在诸子都有分寸,出面的都是其代表人物。

寻常的门徒,也只能在藏书楼远远地见上一面,不敢上前叨唠。不然的话,喜欢清静的太公,估计也要被烦死。

各家门徒,住进聚贤楼,当然就免不了起争执。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见面互掐,实在是再正常不过。更不用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之间,都有些嫌隙。

互相之间的敌视,就更甚。

萧何作为欧阳朔的代表,争鸣大会的组织者,干脆也住进了聚贤楼,带着人天天调节纠纷,好不头疼。

最后,还是姜尚出面。

太公正式宣布,争鸣大会的第一场阅览,正式启动。诸子也不用互相争论,先到藏书楼进修一周吧。

太公发话,诸子不敢不从。

如此,这一场风波,才稍稍平息。

除了争论,住进聚贤楼的士子,对饮食可也都有讲究。

不是谁都像老庄他们那样,无欲无求的。尤其是各家各派,进驻荒野之后,新收的门徒,六根还不清净。

且不说,他们对自家的学说了解多少,光是物欲需求,就让人皱眉。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据萧何观察,来的士子当中,不无来骗吃骗喝者。

欧阳朔得到消息,倒没有大怒,作为东道主,这点气度还是要有的。他当即指示三顾酒楼,每日为聚贤楼特供饮食。

如此,才算平息了士子的呼叫之声。

有那不作脸的,直接赶去三顾酒楼用餐,吃完之后也不付账,直接甩了一句:我是某某学派的,就拍拍屁股走人。

如此行径,实在让各家各派蒙羞。

这些士子,基本上不属于“九流十家”。说出来的流派,欧阳朔是一个都没听过,真亏他们想得出来。

说起来,春秋战国号称百家争鸣,真正有多少家,估计就连战国之人,都无从考证。夸张起来,一人便可成家成派。

他们也不管,这一家一派,到底有何主张,先把大旗立起来再说。

想想,就连墨家这样的大家,后世都逐渐销声匿迹。其他的无名之辈,就更难以存活,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也不知道,盖亚是怎么把他们给“创造”出来的。

这些人,不过是想借着争鸣大会,来获得一些存在感罢了。

即便如此,欧阳朔也没有怠慢。

谁知道?这些人中,有没有一两个真才实料之人。只要挖掘到一位,就算是赚了。些许酒菜,又算得了什么?

即便一人都无,也能落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正所谓,吃人嘴短。这些士子在山海城,好酒好菜伺候着,回去之后,怎么得,也该为山海城美言几句吧?

一人一句,就能让山海城名声大振了。

名声这东西,别看摸不着,关键时刻,还真顶事。

就拿咸阳城的驱儒令来说,其他领主收获颇丰,独独山海城颗粒无收,可不就是名声惹的祸?

据悉,帝尘在咸阳城,可是挖到几位大才,让欧阳朔眼红不已。就是山海盟中的其他成员,也都颇有斩获。

想起攻城狮在联盟频道的炫耀,欧阳朔就恨得牙根痒痒。

不争气啊!

唯一让欧阳朔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咸阳城的儒生,还没有绝对加入哪个领地,而是随着孟子、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