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如何保全藩王性命(2 / 4)

看到梅殷那极其认真,有略显激动的神情,朱允熥也不由得一愣。

这句评语……司空见惯吧?

但凡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谁不会说这么一句?难道……这句话是后人说的,现在还没有?

朱允熥这个学渣当然不知道,这句话是迅哥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而且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呃,梅驸马过誉了……”

朱允熥又说道:“不过嘛,史记终究是一家之言,有时候难免偏颇,对司马迁本人所不认同的人,评价也有时公允,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读史记不能盲从!

例如,《史记》所记述的时间跨度过长,其中的许多记载缺乏佐证,只不过是司马迁的一面之词。

其次,《史记》的来源并不严谨,不少内容都仅仅是道听途说,还有,在里面有些场景的具体描绘,让人很难信服,

比如在鸿门宴里,马迁详细记载了当时每个人的座次、发言以及动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目睹过一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并且《史记》与年代更早的《竹书纪年》,也就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与战国时期魏国史官共同完成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存在大量出入……”

朱允熥的一番话,当真是把梅殷轰的外焦里嫩!

实际里面的一些事情后世也有存疑虑,但是能够像陛下说的那么多,那么有理有据的,还真是第一次听到!

对于一个极其热爱读书的驸马,梅殷感到非常震撼,眼前这位皇帝年不到二十,却有这样的学问,实在让人震惊!

“陛下的学问,当真是……天下少有!”

朱允熥笑了笑,谦虚了几句,又和梅殷谈起学问来。

洪武十一年,梅殷娶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任驸马都尉,而宁国公主却又是朱元璋的嫡长女。

朱元璋评价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明史》: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

传说他也是朱元璋的托孤重臣之一,曾对他说“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解缙曾经说他“克忠于国,克孝于亲。帝日汝谐,乃配天潢。承受密诏,笃以忠贞。赍志以没,含笑丹青。”在他的话中就提到了承受密诏的事,看来朱元璋托孤一事应当是真的。

建文三年十二月,奉命镇守淮安,对防御燕王谋反之事很上心,发布号令都很严明。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大败建文帝军队,平安、马溥、徐真等将领皆被俘虏,朱棣派遣使者以进香为借口欲图借道,梅殷说:“进香之事,先帝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

朱棣听闻大怒,写信给梅殷说:“如今我兴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挡的。”梅殷决然的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后,将其放归朱棣,

朱棣气得不行,只得从扬州进军南京。

朱棣登皇帝位,那时梅殷仍驻军淮安,朱棣逼迫梅殷妻子宁国公主咬破手指,写成血书一封送与梅殷。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上奏称梅殷培养死士,和女秀才刘氏勾结,诅咒朱棣,最后惨遭锦衣卫溺死。

因此,梅殷忠义之心尚可,领兵的才能也有,只可惜当时建文帝失去人心,军心已经归向朱棣,再加上他在军中也没什么根底,手下的兵马是指挥不动的。

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手握重兵,而无力阻挡朱棣的尴尬局面。

但是不管怎么说,梅殷的才能还是不错的,否则也不会得到朱元璋那样的嘉奖和信任!

朱元璋的眼光从来没有错过!

此人可用!

二人聊到最后,朱允熥开门见山的问道:“梅驸马,朕听说你从你叔父汝南侯那里学了兵法谋略,也熟悉行军打仗之事,朕的神机营还缺少一位主事,官职不高,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