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男人需要有定力与耐力(2 / 4)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184 字 2022-09-24

现在是冬天,汉水虽然没有结冰,但其他的小河流毫无例外的全部冻结,并不具备运粮的条件。贺拔岳的人马不运粮,刘益守自然是没有办法截断对方的粮道!

这也是为什么他到现在都一直按兵不动,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原因之一。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排在第一位。站在风口的时候,猪都可以在天上飞。但若是没有风,想要飞的话最好还是等等再说。

“不应该啊,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刘益守给鱼竿重新换上鱼饵,脑子里反复盘算着此战的布置。他自问自己还是很了解高欢这个人的,当得起“雄才大略”四个字。

微操很渣不代表没有战略眼光。高欢得知南阳地区整体反叛,贺拔岳派人进入新野,怎么看都不太可能无动于衷吧?

对于这波高欢的操作,刘益守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

“不应该啊,到底是哪里不对劲呢?”

宛城府衙的书房里,同样眉头不展的,还有崔士谦和崔訦兄弟两。按照他们的计划,现在高欢应该派兵入南阳“平叛”。

然后他们就可以放出第二波操作:请贺拔岳的人马入主邓县,和他们互为犄角,一起防守南阳。

所以对于达奚武提出要入主邓县的建议,崔士谦十分坚定的予以否决。但对于韦孝宽提出要北上驻守叶县,崔士谦则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有人愿意当看门狗,你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崔士谦感觉完全无所谓。叶县是南阳最北面的门户,地位确实很重要。不过大敌当前,那里基本上是守不住的,派兵驻守不过是起一个预警的作用。从宛城往叶县运粮,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向韦孝宽保证,宛城这边的粮仓,会负责叶县的粮草补给,请韦孝宽自便。守不住的话,亦是可以退回新野。

韦孝宽带人去了叶县几天,也没有什么其他动作。这个冬天,南阳似乎进入“静止状态”一样。这让崔氏兄弟感觉事情可能会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谁都知道,没有射出来的箭,威胁才是最大的。没有落地的靴子,才是最让人害怕的。高欢那边越是不反应,越是说明对方引而不发,在酝酿着力度难以想象的反击!

襄阳的刘益守也是一样,没有任何动静,好像对崔氏的交恶完全无所谓,也不在乎包括汉中在内的一系列城池被贺拔岳的人马攻占。

处于夹缝之中的崔氏,也并非是头硬如铁。之前不过是仗着“左右逢源”,借力打力,所以信心十足。如今南阳的局面超脱预料,他们便彻底慌了神。

……

冷兵器时代,运气作为一个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分量远比现代要重。有时候不好的运气,足以抵消许多处心积虑的谋划。

包括刘益守在内,准备在南阳用兵的各方或许万万没想到,高欢的兵马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南阳,并不是因为高欢识破了这个“乱局”,克制住了诱惑。

而真正的原因,反而是高欢麾下势力政出多门,并未完全整合一体。高欢在晋州指挥战斗的时候,在河北留守的各部军头,高岳根本就搞不定!

在壶关城辞别了高欢后,拿着印信和高欢亲笔信的高岳,心事重重回到邺城后,却骇然发现,他竟然无法调动一兵一卒去平叛!

高欢的连襟窦泰,鲜卑大部厍狄部的统领厍狄干,高欢的心腹兼好友刘贵等人,都不愿意调动本部人马归高岳指挥。

当然,不会那么直接的拒绝,总之就是找各种理由推脱。高岳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这才暗地里打听,总算是摸清楚了那些人的真实意图。

一句话,要出兵南阳平叛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根本信不过你高岳,不可能让你挂帅指挥。高王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随时可以出发,半点不含糊。

兵者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