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不吝相授(1 / 2)

说到修复瓷器,就不能不说宋锔。

这个术语更冷僻,古瓷珍贵,古时就贵。

残破了就要修补,补之,常用的就是锔。

锔又称“抓钉”,条形, 两头九十度下弯,弯头尖细。

在瓷器断裂缝的两边,各用金刚钻打洞,将锔嵌入,而固定断裂瓷器。

宋朝时期的锔,长度超过两厘米,厚度超过两毫米,锻打的,锔身有棱有角, 材质多数为铁,少数是铜。

钻眼较大,直径超过两毫米,但是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这是宋代的锯瓷技术,之后还有明锔,也就是明朝时流行的锔,一般长十五毫米左右,小于宋锔,而大于清锔。

到了近代,肯定就是清锔。

清锔又明显比明锔苗条,长约一厘米,锔身的棱角消了,边缘已显圆滑,锔的厚度也轻薄多了,并以机器冲压为主。

到了清代,还常见到, 没有听说有仿锔的。

清锔不见棱边, 锔身两头尖,中间宽,细瓷常用铜锔。

其中最顶级的工艺也有不少,陈文哲知道的就有泥鳅背什么的。

陈文哲听得十分认真,人家一说,就从宋代一直说到清代,真的是不吝相授。

对于这一点,陈文哲还真是十分佩服,虽然他们肯定是有所求,但是这种知识,还真就是陈文哲欠缺的。

锯瓷他也懂,但是他没有做过,甚至是没有见过高手修复过的锯瓷作品。

没见过,他就算有作弊手段,也没法利用。

这就是他的金手指的局限性,真见多识广。

没见过,他再厉害也白搭。

“你们景镇那边,还真是传承有序!”对于这一点, 陈文哲也不得不感叹。

“是啊, 我们就是仗着底蕴深厚, 才能学到这些,陈老板就不同了,天赋异禀啊!”

“天赋好,也没法在瓷器制造上有创造性发展,还是不如你的传承重要。”陈文哲认真的道。

周老直接摇头:“像你这样,喜欢听我们讲这些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传承,就是传承后世,我们景镇那边也快要后继无人了!”说到这个,李老也有点感慨。

“不要说这些,什么有后无后的?国家看到了这种情况,正在保护嘛,以后我们也肯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老周这么说,老李直接笑喷了。

可笑过之后,又感觉有点悲哀。

受不了这种气氛,陈文哲直接改变话题。

他笑着道:“说到有后,我还真想到了点有趣的事情,不知道您二老知不知道,在古玩行里,有后也是个特有名词。”

有后指有后人的意思,相对应的便是绝后,指后代绝户的意思。

但凡绝后者,墓穴因无人用心看管,早就被毁了。

有后,破坏者还是有些忌惮,不敢张扬,躲躲闪闪的。

有后的依据,也来源于古墓出土的瓷器上的符号。

谷濜

有的用毛笔在瓷器面上书写,更有甚者,将其原阳宅的地址,写的清清楚楚。

金刚钻刻划的有后瓷,再好也没人要,故没有一件流传于世,只有传说。

有后的瓷,时间跨度较大,一窝儿的瓷器,能相距一、二百年。

有些还能找到盛放食物的遗迹,鸡蛋变成空壳,核桃内无果仁,酒成干粉等。

成窝的有后瓷,可以推知其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难道不好笑?”说完之后,看两位老人脸色还是不好,陈文哲有点奇怪。

“好笑吗?都说有千年的世家,可你见过有几家千年世家?特别是近代以来?就说千年世家裴家,他们家都变成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