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办杂志(2 / 3)

盛夏1981 东院的枣树 3558 字 2022-04-06

啊。

……

中午,徐柠刚提着饭袋回到宿舍,走廊里就有人喊:“徐柠!楼下有人找。”

徐柠忙应了一声,隔着门喊道:“谁找我?”

“是个大叔,说是你亲戚。”

徐柠有些奇怪,放好东西,就匆匆下了楼。

张枝江蹲在宿舍楼底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正吧嗒吧嗒的抽烟。

“张叔,你咋来了?”徐柠连忙走过去。

看到徐柠,张枝江连忙拍拍身上,站了起来。

“我来出差,顺便看看你。……行啊,这大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看着比之前精神多了。”张枝江笑着拍拍徐柠的肩膀。

“您吃了没,我带你去吃饭吧?”徐柠心里也高兴,在外地碰到个熟人,那感觉真的挺温暖的。

食堂人太多,徐柠干脆领着他去了学校南门外的那家饭馆,熘肝尖、炒腰花、鱼香肉丝,招牌菜全点了一遍,又要了瓶酒。

张枝江知道这小子有钱,也不拦着,俩人就往角落一座,边吃边聊。

吃到一半,张枝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哈了一声。道:“知道我出什么差吗?”

“不知道。”徐柠懒得猜。

“还是你的那本书,首都这边的书店也开售了,就谈的这个事。”

“哦。现在卖多少本了?”徐柠反应还算平淡,反正卖书的钱也不分给他。

“这个数!”张枝江抬手翻了翻。“十万册!”

“嚯,那还真不少。”

这年代没什么别的娱乐,实体书销量很高,卖个十万册并不稀奇。不过,这书才多久,估计潜力还大着呢。

“出版社不是还要出版其它教辅书吗?怎么样了?”徐柠问道。

“还可以吧。”张枝江点点头,道:“不过离你这本书差远了,真是奇了怪了,怎么就你的书能火呢。”

徐柠笑了笑,也不搭话。这事还真是实力跟运气的结合,想复制哪那么容易。

“教辅书确实是个好方向,不过,听说好多出版社都在做这个,你姜叔有点担心,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哎,你觉着呢?”张枝江又问道。

“教辅书的市场够大,养活出版社没什么问题,不过想赚大钱就难了。想发财,那得不要脸。”徐柠笑了笑。

“你这孩子,说话就不能正经点吗,什么要脸不要脸的。”张枝江有些无奈。

“这就是正经话啊。”徐柠摊了摊手,“如果脸皮厚点,就把书粗制滥印,节省成本。然后把书的内容东拼西凑,最后起个唬人的书名,什么海淀名师啦,七天提高一百分啦,保准有人上当。赚完一波,书的名声臭了,那就再换个书名,一个月出个几十本,你想想能赚多少?”

张枝江听的目瞪口呆,他哪见过这种套路,这……这不是骗子吗?

“越说越没谱了。粗制滥造,错别字多了,出版局那边是要处罚的,哪那么容易。”

“是处罚,但只是抽查,顶多罚点钱,但赚的更多啊。说了嘛,只要不要脸,赚钱容易的很。”

徐柠说的可不是臆想,这是后来的事实,不守规矩的都发了,老实的还是过的苦兮兮。

“不跟你扯了。……你姜叔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帮忙出个主意?”张枝江问道。

这才是他来找徐柠的原因。徐柠上了大学之后,那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了,找他帮忙理所当然。

这年代,大学生就是有能耐的代名词。谁家水电线路坏了,婆媳矛盾了,孩子教育问题了,有条件的都喜欢找个大学生过去帮忙。

徐柠想了想,说道:“我倒是有个不错的想法。……办杂志,文艺类的杂志!”

读者、知音、意林,哪个不是畅销几十年的?既想要里子,又想要面子,那就做这个呗!